近年来,广西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认真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把撂荒耕地治理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抓手,全区上下一盘棋,高位部署安排、细化工作分工、开展调查核实、落实惠农政策、分类推进治理,全面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努力增加粮食面积,坚决守好广西“米袋子”。2024年,广西夏粮产量29.9万吨、比上年增长3.1%,早稻产量481.5万吨、比上年增长0.44%,是全国唯一增产的早稻主产区。截至10月24日,秋粮已收1573.14万亩、完成54.14%,全区粮食有望再获丰收。
高位推动撂荒地整治。印发《广西耕地撂荒治理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制定14条措施系统推进全区撂荒地治理工作。2022年将耕地撂荒治理内容写入《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振兴促进条例》,并提出6条分类治理措施。自治区各季度农业经济增长工作方案均对开展撂荒地复耕复种提出明确要求,为稳定全区粮食面积和产量提供有力支撑。
稳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截至2023年底,全区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787.6万亩,占全区耕地面积的57%。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进一步扩大了有效灌溉、排水和机耕面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有力推动耕地亩均产能增加10%左右。广西在近年全国高标准农田管理工作激励评价中位居非粮食主产区前列,在财政部对广西农田建设补助资金绩效评价中获得优秀等次。
加强耕地保护提升耕地质量。深入开展金城江区国家酸化耕地治理重点县项目,建设四级(国家、自治区、市、县)耕地质量监测点698个,每年组织开展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工作,2023年广西耕地质量平均等级为5.77级,比2022年提升0.05个等级。同步推进自治区312个点位盐碱地专题调查,大力推广科学施肥、绿肥种植、秸秆还田等技术应用示范,持续改良培肥地力。稳步推进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广西表层采样完成100%、剖面采样完成100%,样品制备完成100%,样品检测完成80%。牵头起草广西补充耕地农业生产符合性评价、广西补充耕地后续培肥再评价等文件,逐步推进全区补充耕地质量评价工作。
大力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全区农机总动力3860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9.81%。2024年春耕期间,全区累计组织干部、技术人员下乡5.52万人次,培训机手、维修工3.63万人,投入农业生产的农机具达到156.9万台,完成机耕面积3576万亩,机播面积1108万亩。全力推进水稻增密增穗行动,支持第一批全国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加快推进“智能化、绿色化”农机装备推广应用。建设全国首个糖料蔗智慧农场,核心示范区实现蔗地数字化、全程机械化、决策智能化、管理信息化。
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广西以服务粮油糖等产业为重点,大力培育专业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把服务好小农户作为主攻方向,建设一批区域产业服务中心;创新推行“服务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小农户”等组织方式,为农民提供周到便利的服务;强化联农带农机制,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助力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目前,广西有6.3万个服务组织开展社会化服务,建成农机综合态势“一张图”和农机信息化管理“一张表”服务平台,精准掌握2000万亩粮食生产情况,水稻年服务面积1.23亿亩次,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服务率达84.7%,有效促进全区粮食增产增收。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阮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