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7月18日,首届气象经济博览会在合肥召开。记者在展会上看到,我国气象服务逐渐从公共服务的“基础支撑”向多领域“经济引擎”跃迁。
我国气象经济产值已经超过2000亿元,全国已经有1万多家企业与气象相关。量子科技赋能气象 探索精准预报新路径
提升气象预报的准确率和提前量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重要一环,更是防灾减灾的第一道防线。现在,量子科技正与气象深度融合,未来将大幅提升气象预报的精准度。
传统天气预报主要依靠数值计算,随着气象模型复杂度指数级增长,经典计算机的算力瓶颈日益凸显。在安徽合肥,气象部门与量子科技企业合作,正在研究通过量子计算机来进行气象预报。研究人员对原有的一种短时临近天气预报模型进行了量子化改造,发现在相关预测精度指标上表现出显著的优势。
中电信量子集团量子计算应用平台架构师陈洁介绍,在气象领域短期临近降水预测场景上,量子计算可使某些误差指标降低10%。已经发布的祖冲之三号量子芯片,能够在几分钟内计算出当前超级计算机需要60亿年才能完成的特定计算任务。
量子科技与气象的融合,还体现在新型观测装备的应用上。以气象雷达为例,采用了量子技术后,大幅度提升了气象监测的范围。
安徽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霍彦峰介绍,在气象领域,以温湿度探测为例,传统的激光雷达在白天只能探测到1.5公里的高度,但是采用了双光子的量子技术之后,它的探测高度有望突破10公里。另外,传统激光雷达在测量风和能见度的时候,需要2台设备,在增加了单光子探测技术之后,可以实现一机多能,并且重量仅为传统设备的四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