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当前产业环境的深刻变化,在华跨国药企正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加紧应对这一复杂多变的局面。4月2日,CSL集团旗下子公司杰特贝林(CSL Behring)宣布任命王玉担任杰特贝林中国总经理。据悉,王玉此前任职辉瑞中国副总裁兼肿瘤业务总经理,主导了辉瑞肿瘤业务的转型上市模式升级等工作。凭借对中国市场的深刻理解,王玉或将带领杰特贝林中国团队在新的发展阶段实现更大的突破。
作为制药业务遍布全球的佼佼者,跨国药企深知只有迅速适应并有效应对产业环境的变化,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今年以来,不仅是杰特贝林,辉瑞、默沙东、武田等在华跨国药企的高层职位亦皆有变动。通过调整战略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加强研发创新,跨国药企期待在新的产业环境中占据有利位置,以实现中国市场业务的长期增长。
血液制品整合加速,杰特贝林未雨绸缪
杰特贝林的母公司CSL集团是全球生物制品领域的头部玩家,而其作为后者在中国的运营实体,则是中国市场人血白蛋白的主要供应商之一。
白蛋白是血浆中含量最高的蛋白质,可以维持渗透压和体液平衡,起到抗休克、运输和解毒等作用,还能调节水肿、腹水,供给营养。山西证券研报显示,根据《人血白蛋白临床应用及处方点评分析》,肿瘤科、消化内科、心胸外科、感染科等是人血白蛋白使用量前十的科室,其中肿瘤科用药人数占到了14.45%。
自2001年起,我国未再批准设立新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血浆供给短缺导致人血白蛋白药品存在较大的市场缺口。根据中检院批签发数据,2023年进口人血白蛋白占比64.38%,杰特贝林和基立福的占比并驾齐驱。另有数据显示,杰特贝林在过去五年为中国患者提供了超过8000万支白蛋白。
因为稀缺性,2022年广东牵头的11省联盟集采对人血白蛋白药品的价格影响较小,杰特贝林、基立福等产品的中标价均维持在380元(50ml:10g规格)左右。由于临床应用广泛,中国人血白蛋白市场持续增长。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2025年中国人血白蛋白药用市场规模到有望达到421亿元。
而面对这一潜力赛道,国内头部血液制品企业正在借助国资和头部集团型企业力量进行并购、重组,以加快血液制品业务的扩张,近期“海尔系”的上海莱士以支付42亿元现金的方式收购南岳生物100%股权、获得9个在采浆站便是有力注脚。随着后续国产人血白蛋白批签发的增长,上海莱士、博雅生物等国产厂家有望实现对进口人血白蛋白的替代。
此番王玉的加入,被业界视为杰特贝林应对行业环境变化的一次重要任命。这次履新杰特贝林中国总经理的王玉在生物制药行业拥有丰富经验,尤其在商业战略、团队领导、市场准入、商务和政府事务等方面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凭借丰富的领导经验、卓越的战略眼光与深厚的行业积淀,王玉或将为杰特贝林在中国的长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此外,杰特贝林近期也动作频频。今年3月,CSL首席执行官兼董事总经理保罗·麦肯齐(Paul McKenzie)到访中国,见证了杰特贝林与国药控股续签战略4PL合作协议。
此次续约标志着双方的合作进一步升级,杰特贝林表示将依托国药控股全国一体化的物流网络、多元化的渠道资源、完备的商业布局以及领先的数字化营销能力,通过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杰特贝林创新疗法和药品的可及性。
随后,保罗·麦肯齐还与杰特贝林高管拜访了北京协和医院以及上海瑞金医院,深入探讨了中国罕见疾病的诊疗挑战,积极探索在科研合作、患者服务、提升疾病认知和药品可及性等领域的合作机会。可以看到,杰特贝林已经从单纯的血液制品公司转型成为更具有势能的生物技术企业,为免疫缺陷、凝血障碍、心血管及代谢性疾病、呼吸疾病以及移植排斥等领域的患者提供创新解决方案。接下来,杰特贝林将如何在新“掌舵人”带领下全力推进其在中国的战略布局,业界将继续关注。
应对复杂挑战与机遇,跨国药企调整步伐加快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是跨国药企全球健康战略版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面对中国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在华跨国药企近年来加快组织架构优化、高管更替及战略聚焦。
2024年12月,阿斯利康任命Iskra Reic为全球执行副总裁、国际业务负责人,全面负责包括中国、亚洲和欧亚市场、中东和非洲、拉丁美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内的这一广袤地区整体战略,推动业务实现可持续增长。随后Iskra Reic发布内部信,宣布林骁出任阿斯利康中国总经理,关冬梅出任阿斯利康中国肿瘤业务总经理。
此外,阿斯利康的中国肿瘤业务将成立四个独立协作的事业部,分别为肺癌事业部(LC)、泌尿妇科及消化道肿瘤事业部(GU/GY/GI)、乳腺癌事业部(BC)、血液肿瘤业务部(Hema)。今年1月,原强生创新制药中国神经科学产品业务部的负责人田大蓉正式加入阿斯利康中国肿瘤业务,担任助理副总裁及乳腺癌事业部负责人。
作为在中国市场营收最高的跨国药企,阿斯利康这次高层大调整被业界视为应对中国市场变化、持续推动业务增长的重要举措。不仅如此,今年3月,阿斯利康还公布了一项为期5年、总额25亿美元的重大投资计划,核心内容包括在北京建立其全球第六大战略研发中心,并深化与本地政府、医疗机构及生物科技企业的合作,以加速中国生命科学创新生态发展。
2024年12月底,武田制药也将其中国消化事业部由原来的4个区域总监调整为2个,4个大区,整合为南、北两个中国销售区域,新架构于今年年初开始生效。消化领域是武田全球及中国的核心战略领域之一,拥有完整、覆盖广泛适应症的系列产品。在业内看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内部管理的需要,武田制药决定对消化事业部进行一次大刀阔斧的改革亦在情理之中。
无独有偶,今年3月,默沙东中国在新一轮的组织架构调整中新设立企业家事业部(BU),将感染、肿瘤、糖尿病领域的诸多成熟产品归入其中。这些产品大多数已进入集采范围,引起业界关注。
这一事业部由默沙东中国原糖尿病事业部负责人史家维负责,将采用独特的企业家模式运营,整合肿瘤、院内专科医疗和糖尿病领域的成熟产品,成为极具凝聚力的整体。据介绍,通过数据洞察、医院及零售渠道战略布局,以及价值驱动的客户互动,默沙东希望借由这一模式,凝聚跨产品线的合力,推动业务的可持续增长。此次默沙东中国的组织架构调整,是其面对集采政策和市场变化做出的重要战略决策,但实际运营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
与此同时,辉瑞中国也宣布了一项重要的领导层与组织架构调整。由于王玉的离任,李进晖接任肿瘤及罕见病事业部总经理一职。此外,辉瑞中国优化组织架构,决定将零售业务团队和全国招标团队与原商务团队合并,成立商务与零售部。曹智被任命为新成立的商务与零售部负责人,直接向辉瑞中国区总裁汇报。
辉瑞中国方面透露,此次调整是为了提升运营效率,加速新产品的上市,延长成熟产品的生命周期,并最大化渠道间的协同效应。
有观点指出,未来,跨国药企在华战略将呈现“三化”趋势——创新药全球化、生产本土化、市场精细化,而能否在政策红利与市场竞争中找到平衡点,将决定其在中国市场的长期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