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內容標識辦法》(以下簡稱《標識辦法》)從今年9月1日起將正式施行,《標識辦法》提出AI生成的文字、圖片、視頻等內容必須強制添加顯式和隱式標識,這也意味著所有AI生成的內容都要“亮明身份”,再也不能偷偷摸摸“以假亂真”了。那麼,AI生成合成的內容標識該怎麼添加?發布者能否按照自己的喜好來設計標識?針對這些網友比較關心的問題,我們來聽聽專家怎麼說。
AI生成內容應按相應規范進行標識
《標識辦法》中明確,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內容標識包括顯式標識和隱式標識。顯式標識是指在生成合成內容或者交互場景界面中添加的,以文字、聲音、圖形等方式呈現並可以被用戶明顯感知到的標識。 《標識辦法》就人工智能生成合成的文本、圖片、音頻、視頻、虛擬場景、交互場景六類情形分別明確了顯式標識的標準。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趙精武:在以上六類情形裡,顯式標識的內容、位置,還有長度這些都有規範,比如說我要進行文字標識,那麼文字裡必須同時包含“人工智能”或“AI”“生成”,或“合成”等關鍵詞信息,字型要求必須清晰可見。也就是說AI內容的製作者發布者對作品的標識至少應當滿足“顯著易見”這個基本條件。
除了顯式標識以外,還有一種隱式標識,是指採取技術措施在生成合成內容文件數據中添加的,不易被用戶明顯感知到的標識。 《標識辦法》對隱式標識的要素進行了明確,同時還提出,互聯網應用程序分發平台需審核應用是否合規添加標識。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趙精武:隱式標識並不復雜,這類標識主要包含生成合成內容屬性信息、服務提供者名稱或者編碼、內容編號等製作要素信息,僅需在生成合成內容的文件的元數據中添加上述信息即可。像常見的數字水印等形式均屬於本辦法提及的隱式標識。
專家:AI生成內容要“亮明身份”
專家介紹,針對個人用戶借助AI進行文字創作時,如果不存在侵犯個人、企業、社會等主體利益的情況下,用戶則不需進行專門的標識。但是,如果借助AI生成的文字內容涉及模仿某人的話語表達、模仿媒體進行新聞發布,或者模仿政府部門發布相關公告等,都必須進行顯式標識。
標識的存在將有利於降低審核運營成本
專家介紹,在《標識辦法》的要求下,標識的存在也會對大規模搬運人工智能直接生成內容的行為進行攔截,讓內容平台有了更明確的合規要求和管理程序,有利於降低總體的審核運營成本。
中國人民大學未來法治研究院執行院長 張吉豫:對於整個網絡空間、數字空間內容的真實性會有更大的促進,那也是使得我們的自媒體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去使得自己視頻更加出彩,但是就不要用它們通過製造一些虛假的新聞來博得眼球,所以是引導廣大的自媒體可以更積極地利用人工智能技術
“標識辦法”施行有利於公平競爭和有效管理
專家介紹,“標識辦法”的施行有利於公平競爭和有效管理。據了解,作為中國人工智能領域首部“辦法+強標”的組合拳,強制性的國家標準《網絡安全技術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內容標識方法》將於9月1日與《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內容標識辦法》同步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