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北“三策”兴粮仓——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三套“玉米高产经”让农户腰包鼓、地力壮

农民日报客户端2025-10-24

金秋时节,辽沈大地沃野流金,一派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在沈阳市沈北新区,连片的玉米地里,饱满的玉米棒子压弯了秸秆,预示着又一个丰收年。

这背后,是沈北新区深入实施绿色高产高效行动,以科技赋能农业,用“良方”激活土地的生动实践。为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推进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的决策部署,沈北新区以“五良”集成、“三主”融合为抓手,精心打造了三套各具特色的“玉米高产经”,不仅让农户的腰包鼓了起来,更让黑土地的“地力”壮实起来,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沈北答卷”。

地力“强基”经:从“越种越薄”到“越种越肥”

“以前种玉米,光想着多上化肥催产量,结果土壤越种越板结,天旱了保不住水,亩产撑死600多公斤。”站在虎石台街道佟古家子村的玉米田边,种粮大户李龙扒开根部土壤,手里攥着松散的土块,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现在用了地力提升的技术,俺家1000亩地亩产稳稳900公斤以上,除去租地和生产成本一亩纯收益就有300多元!”

李龙口中的“秘诀”,正是沈北新区主推的第一套高产经——地力提升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这套技术直击传统种植方式导致的土壤板结、地力下降等痛点。通过“堆沤肥+土壤深松”的组合拳,将秸秆和粪肥变废为宝,每亩地撒上300公斤自制的堆沤肥,再进行深松作业,打破了犁底层,让土壤“深呼吸”。雨水能存住,养分能留住,土壤有机质含量稳步提升。

“选的铁391品种抗病性强,单粒精播机播得匀,苗齐苗壮不用补。到了大喇叭口期,无人机过来喷磷酸二氢钾和杀虫剂,连人工都省了。”李龙细数着科技带来的便利。更让他开心的是,种了两年后,地里的土变“活”了,以前雨后容易板结,现在渗水性好,连周边邻居都来取经。这套模式不仅实现了化肥利用率提高至43%,更让黑土地重新焕发生机,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堆沤肥+深松”唤醒土地“沉睡”的活力,地力提升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结合土壤检测数据定制施肥方案,堆沤肥、土壤深松和保护性耕作相互促进,共同提升土壤质量和农作物产量。可以显著提高保护性耕作技术效能,实现增产增收、蓄水保墒、培肥地力的目标。

阳光“增效”经:从“遮光挡风”到“通风透光”

在沈阳沈北新区财落街道新农村的玉米地里,收割机正穿梭作业,农户杨长春看着金色的玉米粒倾泻而出,笑得合不拢嘴。他种的1000亩玉米,采用的是沈北新区的第二套高产经——玉米高光效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

“这宽窄行种植真是好!大行距80厘米、小行距40厘米,中间留的空地通风透光,玉米叶子不打架,抗倒伏还少生病。”杨长春指着地里的玉米排布介绍。这种看似简单的布局调整,却蕴含着深刻的农艺智慧。通过优化种植布局,形成“品字形”结构,极大地提高了玉米群体的光能利用效率,减少了边际效应,为密植增产创造了条件。

“选的宏硕A023是耐密品种,品字形种下去,比以前密植还不影响生长。”杨长春算了一笔账:以前人工间苗、除草得雇3个人,现在全程机械化,播种和收获就用了3天。加上无人机统防统治,农药使用量减少10.3%,亩均成本降至450元,一亩比去年多赚了150块!省下来的时间,他还能去镇上打零工,多一份收入。这套技术模式,真正实现了向阳光要效益,向管理要收益。

“宽窄行+品字种”让每一株玉米“沐浴”阳光,应用玉米宽窄行种植具有增加玉米植株行间通风透光性能,提高玉米利用光能效率的优点。品字形种植提高了通风透光度,减少了地头边际效应,从而显著增加产量。采用性诱剂、生物农药、无人机统防统治等措施,农药使用量减少10.3%,达到绿色生产的要求。

科技“精准”经:从“靠经验”到“靠北斗”

“要说最省心的,还得是北斗导航播种!”沈北新区虎石台街道唐三家子村的种粮大户任宏顺说起玉米导航播种增密增产技术,语气里满是自豪。他家的1800亩地,以前播种得时刻盯着机子,生怕漏播,播完还得补苗,累得腰都直不起来。

现在,沈北新区推广的第三套高产经——玉米导航播种增密增产全程机械化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打开系统输上边界,机子自己走,行间距比尺子量的还准,‘零漏播’‘零偏航’,出苗率能到95%以上,根本不用补苗。”任宏顺介绍,他选的东单1331品种,配上精准的配方肥和无人机统防统治,今年亩产同样达到900多公斤,一亩成本460元,除去租地和生产成本每亩纯收益达350余元。

这套模式的精髓在于农机农艺的深度融合,“导航播种+全程机械化”开启智慧农业“加速度”。以北斗导航为“眼睛”,实现了播种作业的精准化;以全程机械化服务为“骨架”,覆盖了“耕、种、管、收”各个环节,玉米机播率、机收率均达100%,减少人工成本30%以上。如今,沈北新区不少玉米地都用上了这些新技术,不仅产量高了,大家种粮的劲头也更足了,连周边县区都有人来考察学习。

地力壮、效益增、农民笑。沈北新区的三套“玉米高产经”,不仅是提升玉米单产的技术方案,更是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系统实践。据沈北新区乡村振兴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这三套技术模式已覆盖全区6个街道17个核心示范区,带动近千户农户实现亩产提升10%以上,户均年增收超万元。

从“靠经验”到“靠科技”,沈北新区的广袤田野上,一幅粮兴、农富、村美、生态好的现代化农业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为端牢“中国饭碗”贡献着坚实的沈北力量。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张仁军

【光复80载 抗日卫家国】雾峰林家:有国才有家 爱家先爱国

2025-10-25

【乡音 乡愁】台湾律师高秉涵:此生愿见九州同

2025-10-25

【山河铭记】抗美援朝老战士程茂友:心怀赤诚 保家卫国

2025-10-25

文化中国行丨从徽班进京到百戏入皖:看传统戏曲怎么“圈粉”当下

2025-10-25

前三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创新高 我国经济活力不断增强

2025-10-25

新目标、新部署、新机会 “十五五”这样擘画未来发展蓝图

2025-10-25

(有片)警憑「銳眼」破金鐘巴士總站傷人案拘3人 傷者遭「點錯相」無辜遇襲

2025-10-25

新民黨葉劉淑儀及黎棟國宣布不會參選下屆立法會

2025-10-25

“拾”光织锦 不啻微芒 第十届中国特殊食品大会在西安拉开帷幕

2025-10-25

“拾”光织锦 不啻微芒 第十届中国特殊食品大会在西安拉开帷幕

2025-10-25

“拾”光织锦 不啻微芒 第十届中国特殊食品大会在西安拉开帷幕

2025-10-25

日本表示愿向乌克兰提供非致命性武器援助

2025-10-25

美国五角大楼接受1.3亿美元匿名捐款用于支付军人薪酬

2025-10-25

​俄罗斯总统特使称寻求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乌克兰冲突

2025-10-25

日本北海道附近海域发生5.8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

2025-10-25

被也门胡塞武装扣押联合国人员增至55人

2025-10-25

“十五五”将至,中国经济又有怎样的新机遇?专家解读→

2025-10-25

【光复80载 抗日卫家国】雾峰林家:有国才有家 爱家先爱国

2025-10-25

中美经贸磋商在马来西亚开始举行

2025-10-25

“放飞梦想的翅膀”公益行动走进四川凉山 温暖大山深处的孩子

2025-10-25

【乡音 乡愁】台湾律师高秉涵:此生愿见九州同

2025-10-25

【山河铭记】抗美援朝老战士程茂友:心怀赤诚 保家卫国

2025-10-25

學校和院舍流感爆發持續上升 許樹昌籲盡早接種疫苗減低重症或死亡風險

2025-10-25

国家粮食和储备局紧急向广西调运中央救灾物资 支持进一步做好救灾救助工作

2025-10-25

国务院安委会对“辽绥渔35261”船倾覆事故查处挂牌督办

2025-10-25

未来5年蕴藏哪些新机遇?透过数个“新增长点”看中国经济值得期待

2025-10-25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 将10月25日设立为台湾光复纪念日

2025-10-25

台湾光复80周年|听!不曾忘却的“回家”心声

2025-10-25

海拔4600米!西藏扎杂村:变化里藏着被看见的“温度”与“力度”

2025-10-25

新疆阿拉尔:大漠胡杨美

2025-10-25

人民财评:新动能后劲足,服务业释放多重发展活力

2025-10-25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凝心聚力 团结奋进 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2025-10-25

前三季度我国电子商务持续健康发展

2025-10-25

神舟二十一号船箭组合体转运至发射区 计划近日择机实施发射

2025-10-25

2025年重阳节老年人饮食消费提示:理性选购保健食品 谨防盲目购买

2025-10-25

首批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建设地区 国家发改委等发布名单

2025-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