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我国农村60岁及以上老年人约为1.2亿人,相较于城镇,农村的养老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十四五”期间,我国农村养老服务能力不足、水平不高等短板正在加速补齐,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加速构建,各地因地制宜解决农村老人养老问题。民生一件事,我们接下来重点关注一些地区的探索。先来看山西。

上午9时,山西省运城市陶村镇日间照料中心的活动室里就开始热闹起来,这支平均年龄73岁的“夕阳红演唱团”正在排练, 79岁的陶土旺是演唱团的“元老”之一。

上午的活动结束后,大家直接就在日间照料中心就餐,老陶告诉记者,自从村里有了这个日间照料中心,他每天的日程都排的满满当当。
老人们不仅可以在这里就餐、娱乐,日间照料中心还有20多张床位,村里有需求的老人可以在这里享受照护服务。
目前,全国这样的日间照料中心已经超过12万个,成为老人们“家门口”的幸福驿站。
农村独居或留守老人集中居住 养老更方便
在福建省南平市,针对“空心村”数量较多,独居、留守老人生活、就医不便等突出问题,当地将乡镇闲置房屋改造成养老用房,供当地农村的独居或留守老人集中居住,为老人们养老提供方便。
在“幸福里”社区,入住的老人大多数是边远村、“空心村”60到80周岁、有生活自理能力的独居或留守老人。

不仅改善了老人们的居住环境,幸福里的社区食堂还为老人们提供午餐和晚餐,解决他们的吃饭难问题。另外,社区还设有乐龄学堂、健康小屋、零工市场、幸福菜园等功能区,老人们可以参加各种娱乐活动,还可以在闲暇时间做点儿手工,增加一些生活补贴。
设在“幸福里”的健康小屋还解决了老人们的就医问题,当地乡镇卫生院的健康服务团队会定期为老人量血压、测血糖,组织健康讲座,一些小的头痛脑热不出社区就可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