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十四五”期间,重庆、四川加快建设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重庆持续扩大内陆高水平开放 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
“十四五”期间,重庆加快构建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为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进一步加大创新引领和政策激励,实现了重庆汽车产业转型发展,产业链条持续完善。新能源汽车产量从2020年的4.3万辆增长至2024年的95.3万辆。在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先进材料等新技术产业正加快成长为万亿元级产业集群,助力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突破3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由2020年的32%提高至2024年的39.9%,位居全国前列。
“十四五”期间,重庆加快搭建内陆开放综合枢纽的“四梁八柱”,西部陆海新通道通达127个国家和地区的574个港口;中欧班列(成渝)开行数量居全国第一;国际航空枢纽实现高效联动。重庆已成为连接国际国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
四川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持续推动优势产业做优做强。“十四五”以来,四川围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纺等六大特色优势产业,开展提质倍增行动,形成3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和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同时在新能源、人工智能、新型显示等重点产业链,坚持“一链一策”、建圈强链,新兴产业不断培育壮大。2024年,全省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超过20%。
四川还立足产业基础和科研优势,启动实施了一大批重大科技专项,通过关键核心技术“揭榜挂帅”、高质量建设创新平台、完善成果转化机制等举措,把创新势能加快转化为产业动能。“十四五”以来,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研发强度分别增长50%和41%。
5年来,四川经济规模连续跨越5万亿、6万亿台阶,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超过10%,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