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中国》第二季第6集“怀袖雅物”海报
当一把折扇在手中轻摇,风里裹挟的不只是清凉,更是千年文脉的流转与中国人含蓄的深情。《万象中国》第二季第6集 “怀袖雅物”带我们走进非遗制扇的匠心世界,见证一把定制折扇的温情故事... ...
舞台之上,扇是百变乾坤
入行17载,孟鹤堂的舞台上始终离不开一把折扇——师父赠予的这枚“家伙事儿”,既能化身刀枪剑戟演绎万象,又藏着师徒相授的礼仪与期许。日子久了,从反复把玩到潜心研究,孟鹤堂也逐渐成为了扇子的收藏者。当好友崔树的新工作室落成,扇子又有了新的使命:孟鹤堂要为其定制一把独一无二的折扇,将这份毋庸多言的默契与心意赋予在开合之间。
德云社演出现场
相声舞台上,扇子是演员不可或缺的道具
这张绝对是“福利”剧照了~@孟鹤堂 @王九龙
以竹为骨,时光为契
要做一把好扇,第一步便是与时光 “较劲”。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制扇技艺)省级传承人王健,四十余年与竹为友,早已把制扇的门道刻进骨子里。从选材开始,竹料就要历经煮、晒、烤、刮、拖、磨等近十道工序,再经八年以上的存放沉淀,方能抵挡住虫蛀与岁月的考验,拥有成为扇骨的资格。
王健欣然接受了孟鹤堂的“特殊订单”
王健在库房中为制扇挑选上等竹料
在王健眼中,好扇自有 “标尺”:两侧大边色泽要匀净如一体,厚薄需精准无偏差,开合时轻巧似有灵,打磨后亦能光润如美玉。正如王健所言:“一把好扇,要有魂,更要有自己的性格。”若能再添几分独有的特色,便是可遇不可求的佳品。
这一次,为了孟鹤堂的心意,这位老友欣然接下订单,让老竹在匠心下开始 “蜕变”。
王健制扇——老竹在匠心下开始 “蜕变”
一把好扇,要有魂,更要有自己的性格
扇面展山河,笔下有知音
扇骨在时光中慢慢成型,扇面的故事也在笔墨间酝酿。孟鹤堂专程走进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与艺术家刘利平共同商讨创作主题。“高山流水遇知音”,刘利平一语点破东方友人相交的雅致——中国人总爱寄情山水,以笔墨为媒,将心底的情谊藏进峰峦叠嶂、流水潺潺之中。于是,一幅山水图景渐渐在纸上舒展,它不仅是扇面的装饰,更是孟鹤堂对挚友最真挚的情感注脚。
“高山流水遇知音”,刘利平一语点破友人相交的雅致
中国人总爱寄情山水,将心底的情谊藏进峰峦叠嶂、流水潺潺之中
刘利平为孟鹤堂的礼物创作扇面
礼轻情重,开合间的东方浪漫
两周的等待,是匠心与心意的双重沉淀。当温润如玉的扇骨遇上意蕴悠长的山水扇面,孟鹤堂亲手将它们组合修整并赠予友人。“中国人的情感从不多言,虽含蓄,却深情。”一柄扇,看似轻巧,却载着时光、技艺与真心。将默契与祝愿藏于方寸之间——这大抵便是东方美学的极致浪漫吧!
孟鹤堂亲自将扇面与扇骨组合修整,完成这把扇子的最后一道工序
以扇会友,以礼颂情
一方雅扇,传承千年。它是非遗传承人代代相传的智慧结晶,让竹木在巧手下拥有了温润的灵魂;它是文人雅士的精神寄托,诗书画印皆可收纳其中;它更是当代人“礼轻情意重”的生动写照,让含蓄的情感有了最雅致的承载,在开合之间再展乾坤。
孟鹤堂将这把独一无二的折扇赠予友人崔树,作为其新工作室落成的礼物
此时,这把折扇的意义早已超过了其功用本身......
以扇会友,以礼颂情,这份特殊的礼物让含蓄的情感有了最雅致的承载
(编剧/文案 付朗,拍摄剪辑/冯楠,马博瀚)
还没看够?艺术中国粉丝福利:
关注艺术中国,在【艺术中国】视频号“怀袖雅物”正片下【点赞、比心+留言评论】,截止至10月8日12:00留言获赞最多的前10位读者(需同时点赞、比心视频)将获赠孟鹤堂签名照一张(签名照样式随机发送)~有图有真相:
搓起点赞的小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