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金秋时节,位于秦巴山区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陕西汉阴凤堰梯田的万亩水稻陆续成熟。当地通过发展农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秋高气爽,位于陕西汉阴的凤堰梯田迎来丰收季。层层叠叠的梯田上,稻穗低垂、金黄遍野。农户们穿梭其间收割水稻。今年,凤堰梯田水稻种植面积1.2万亩,亩产量超过450公斤。
汉阴凤堰梯田是秦巴山区考古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梯田,2024年9月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为保护梯田原貌和灌溉系统,这里仍保持人工收割和小型打谷机脱粒。今年8月建成的富硒大米加工企业,通过统一收购、加工和包装,进一步提升了大米的附加值和品牌影响力。凤堰梯田已形成“水稻种植+加工销售+旅游观光”产业链,既保障了粮食生产,又激活了乡村旅游,成为乡村振兴农旅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
浙江湖州:太湖大闸蟹捕捞季正式开启
太湖大闸蟹膏肥黄满、肉质鲜甜,是秋天不可错过的美食。今天,浙江湖州的太湖大闸蟹开始捕捞,当地大闸蟹生长情况怎么样?
记者现在正在湖州吴兴太湖旁的一个大闸蟹养殖基地。养殖户正纷纷下塘捕蟹,感受收获的喜悦,这也意味着今年这里的大闸蟹捕捞季正式开启。
捕捞现场,养殖户们正有序将大闸蟹从笼中捕捞上岸、分拣捆绑、打包装箱。养殖基地负责人介绍,目前塘内90%的母蟹都已经生长成型,整体规格要比去年大了一些。大闸蟹养殖户表示,基本上母蟹平打在二两半到三两之间,这个蟹的规格非常大,亩产在180斤到250斤之间。
专业人士介绍,除了温度,水质和水下环境对于螃蟹生长也有比较大的影响。一方面,当地通过在塘中引入太湖水保证优质水源供应,另一方面还在水中种植水草净化水体。
记者了解到,当地大闸蟹已经全部实现快递投送,本次捕捞季从九月中旬开始,一直持续到明年一月份左右。
福建霞浦:东海开渔 “第一网”海鲜深夜抵港
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海洋资源丰富,9月17日晚上,今年东海全面开渔后的“第一网”海鲜,陆续归港。码头上 灯火通明,大量新鲜渔获,正在直抵市场和餐桌。
记者来到霞浦县的古镇码头,晚上11点多,整个码头上仍然灯火通明,这是因为东海全面开渔之后的第一批渔获刚刚抵达岸边。现在停靠在岸边的一艘渔获物运输船,它就像是一个“快递员”,把海上各艘渔船捕捞到的新鲜渔获来统一收集起来,在第一时间运往岸边。老乡们在码头上和渔船之间搭建起了一条自动传送带,新鲜的渔获就会直接从船舱当中,被传送到岸上的冷链运输车内,销往各地的市场。
渔获物运输船也被称为“过鱼船”,它的主要任务是在海上把捕捞船的渔获集中起来运回码头,既能减少捕捞船舶往返渔场和码头的时间,还能在海上完成冰鲜、速冻、打包等环节,新鲜渔获一靠岸便可直接卸货、装车,发往各地市场。
据了解,随着东海全面开渔,各大市场的海鲜供应量将逐渐增加,常见品类的海鲜价格预计稳中有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