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浙江省农业农村厅联合杭州海关、宁波海关印发《支持“浙茶出海”的十条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巩固提升浙江茶叶出口领先优势,推动茶产业高质量“走出去”。这标志着浙江茶产业国际化进入系统推进新阶段。
浙江是中国茶叶出口大省。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茶叶出口再交亮眼成绩单:全省茶叶出口量达9.3万吨,同比增长21.5%;出口额21亿元人民币,增幅达23.4%。其中对非洲市场表现尤为突出,15.3亿元的出口额实现了27%的同比增速,充分展现了“浙茶出海”的发展潜力。
“浙茶出海”首重品质。据了解,浙江将继续支持标准茶园建设,鼓励开展茶园宜机化改造和推广生态低碳茶园管理技术,创新“省内备案+省外共建”的原料供应新模式。同时,浙江将加快制定全产业链团体标准,构建与国际接轨的质量管理体系,瞄准国际消费趋势,重点发展抹茶、原叶茶等新茶饮品类,拓展茶食品、茶用品等高附加值领域。
有好产品,更需好平台、好渠道。为此,浙江采取品牌建设与渠道拓展双管齐下:一方面,着力构建“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三级出海体系,借助“中国国际茶博会”等重要平台,深化产业链国际合作,加速茶叶自主品牌走向世界;另一方面,鼓励企业通过国际展会、跨境电商等渠道开拓市场,特别是在北非、西欧等关键区域布局海外仓、海外体验中心。下一步,浙江还将组织企业赴摩洛哥参加国际贸易展,通过专题推介深化“一带一路”合作,持续推动“浙茶”品牌国际化进程。
在服务保障方面,接下来,浙江将加速推进建设茶叶特色农事服务中心,推广智能化绿茶初制生产线。目前,海关部门已开辟农产品出口绿色通道,完善“一对一”通关服务。同时,浙江还将强化出口监测预警机制,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加强知识产权海外保护。
根据计划,到2027年,浙江将建成符合国际认证的标准茶园8万亩以上,茶叶出口额达5亿美元,出口量稳定在15万吨以上,深加工产品出口额占茶叶出口总额比重达10%,新增国际标准互认产品10项,建成5个出口茶叶特色农事服务中心。同时,全省还力争培育出口额超亿元龙头企业10家以上,规模以上出口茶企数量增长10%,培育5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组织境外推介活动10场以上,培育10家以上茶叶类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优质主体。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朱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