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大国加速迈向旅游强国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大柴旦翡翠湖,湖水斑斓如翡翠,与周边地貌相映成趣,宛若人间仙境,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樊瑞林摄(人民视觉)

“十四五”以来,我国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着力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加快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实现旅游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从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新业态不断涌现,到“旅游+”“+旅游”活力四射,再到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进一步得到满足……旅游业有力发挥作为幸福产业、民生产业、新兴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应有作用,旅游大国加速迈向旅游强国。

更好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绿茵场上人声鼎沸,赛场周边“一房难求”,夜市小店烟火升腾……今年暑期,慕“村超”之名来到贵州榕江的游客数量依然高涨。据当地统计,仅7月26日当天,这个西南小城吸引省内外游客超1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8亿元。

诞生2年多来,“村超”持续红火,带动作用明显。它的故事,成为近年来旅游深度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

从量上看,我国居民旅游时间、出游频次明显增加,我国作为全球最大国内旅游市场的地位更加稳固。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居民出游人次32.85亿,同比增长20.6%;国内居民出游花费3.15万亿元,同比增长15.2%。

从质上看,随着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旅游既丰富群众生活,又提振市场信心,带动交通、住宿、餐饮、零售等消费增长,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引导扩大消费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十四五”以来,文化和旅游部顺应人民群众旅游消费转型升级新趋势,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推进需求侧管理,为旅游消费营造良好氛围。

从精心组织“中国旅游日”活动,开展全国文化和旅游消费促进活动;到推进实施《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再到制定促进服务消费、冰雪经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旅游业对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综合带动作用日益凸显。

加速推进文旅深度融合

暑热渐消,位于郑州的“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热度不减。这个景区没有自然风光,也不是历史遗迹,却凭借21个剧场、近千名演员打造的近700分钟沉浸式演出吸引全国游客纷至沓来。自2021年6月开城至2024年底,超4000万人次到这里观演,其中省外观众占比近80%。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令人深感文旅融合的魅力。

“十四五”以来,我国积极推进文化和旅游业态融合、产品融合、市场融合,旅游更加“有料”、有趣、有深度。

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文化和旅游系统加强对代表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重大工程项目进行合理旅游开发,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精神内涵。

在继承革命文化方面,把伟大建党精神等党和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融入线路设计、展陈展示、讲解体验中。红色旅游类A级旅游景区数量和游客接待量连年增长。

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积极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支持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非遗馆、书店等文化场所增强旅游休闲功能,推动非遗有机融入旅游产品和线路。传统文化类景区由2012年的2064个增加到4000余个,年均增长8%。

“今天,国家文化公园、考古遗址公园、历史文化名城古镇和街区、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文化馆、非遗民俗、音乐会、演唱会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旅游场景,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新作品、新项目和新业态不断涌现,回应了当代旅游业‘以文化人、以旅惠民’的新要求。”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说。

不断添彩人民美好生活

推窗看天山、出门是草原。新疆伊犁,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那拉提旅游度假区正是许多人心中“诗和远方”的样子。今年夏天,那拉提·拈花湾哈茵赛民俗风情度假村正式开园,主打“草原特色民俗风情”沉浸式度假体验,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在这里过上了听冬不拉、品马奶酒、赏民俗情的“慢生活”。

“十四五”期间,我国全面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旅游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成长方式,成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中的重要内容。

立足多样化、个性化、高品质需求,文化和旅游部门近年来精心打造优质景区景点、跨区域旅游产品和精品旅游路线,加大度假区、休闲街区、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等休闲度假产品的培育力度。

截至目前,全国有1.65万家A级旅游景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300处,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近900家,国家级、省级旅游休闲街区700余家,乡村旅游重点村镇9500余家。2021年以来,15个乡村先后入选联合国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总数居世界第一。

文化和旅游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正推动各地实施旅游景区强基焕新行动,因地制宜丰富产品供给,加强景区景观风貌和服务设施的微改造、精提升,提高景区的便利化、安全性和舒适度,通过景区焕新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多样化的旅游需求,更好助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据新华社北京8月25日电记者徐壮)

(责编:王连香、李楠桦)

微镜头·习近平总书记同抗战老战士老同志亲切握手 | 这一握,情深意重

2025-09-05

锲而不舍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2025-09-05

习近平向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致贺信

2025-09-05

财政部安排救灾资金9.4亿元 支持北京、甘肃等地积极应对洪涝灾害

2025-09-05

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今天在重庆开幕

2025-09-05

两部委下达中央水利救灾资金7.326亿元 重点支持8省份防汛救灾工作

2025-09-05

国务院食安办等部门将开展2025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

2025-09-05

国铁集团进一步优化儿童、伤残军警等旅客购票优惠措施

2025-09-05

习近平向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致贺信

2025-09-05

商务部:1-7月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45781.6亿元,同比增长8.2%

2025-09-05

一图了解公民的“国防义务”

2025-09-05

惠民政策“组合拳”释放消费新潜力 全民共享体育消费红利参与精彩赛事

2025-09-05

83246亿元、13.2万亿元,增长!透过多维数据感知经济内生增长强劲动力

2025-09-05

get阅兵装备“同款”!军工“硬核”科技加速领跑产业创新 释放新增长“引擎”

2025-09-05

蓝、绿、白、黄、红,彩蛋!守卫和平 300秒多视角逐帧解码“阅兵蚊香图”

2025-09-05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意义非凡 中国高举和平旗帜 正义的力量卓然壮大

2025-09-05

北京印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意见,开展农用地集中连片整治

2025-09-05

教育部要求各地落实师德违规“零容忍”

2025-09-05

海南自由贸易港拟实施更大范围的旅游免签入境政策

2025-09-05

向着新的伟大胜利,前进!——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侧记

2025-09-05

“指尖轻触”智慧耕作 “科技护航+精准服务”夯实秋粮丰产基础

2025-09-05

6亿件、超500亿元!生产车间里“嗒嗒”声奏响产业发展活力新节拍

2025-09-05

和总书记面对面 | 英雄登上天安门城楼

2025-09-05

新华社评论员: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系列重要讲话之一

2025-09-05

时政新闻眼丨从“上合”到“九三”,习近平鲜明宣示这8个字

2025-09-05

服贸会联动票根经济 北京将发放300万元消费券

2025-09-05

200秒解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设计背后故事

2025-09-05

悬崖书店、天坑音乐节成文旅“新宠” 景点“新”魅力燃动消费“热引擎”

2025-09-05

洗头、艾灸、巡逻……机器人来“敲门”! 养老机器人成养老产业智慧化转型关键力量

2025-09-05

多个法律草案拟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

2025-09-05

嘉兴港首条直航非洲“一带一路”新航线开通

2025-09-05

时政微观察丨从伟大胜利走向伟大复兴

2025-09-05

时政Vlog丨换个角度看阅兵!“神级镜头”是这样切换的

2025-09-05

国家防总针对四川陕西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

2025-09-05

商务部公布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猪肉及猪副产品反倾销调查的初步裁定

2025-09-05

检察机关依法分别对廖小平、邓正安、西然江措决定逮捕

2025-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