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自然同呼吸——重读祝大年的绘画艺术

艺术中国2025-08-25

8月15日是国家生态日,而近日正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展出的“聆听生命•森林之歌:祝大年的自然诗”展览所展现的“自然之诗”与生态日所倡导的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可谓遥相呼应。

展览现场

祝大年早年求学于杭州和北平国立艺专,后赴日本学陶艺,师从陶艺大家富本宪吉及北大鲁山人。祝大年是我国现代陶瓷工业的重要开拓者,也是新中国“建国瓷”的设计师和监制者,成功开启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实用美术”新历程。

“聆听生命•森林之歌:祝大年的自然诗”展览以三大乐章:“自然华章”“生命时序”“人间节律”为叙事结构,围绕祝大年三件重要代表作品《森林之歌》《玉兰花开》《鸢飞曲(风筝节)》以及其他作品展开,展览将展出至11月20日。

森林之歌

《森林之歌》是祝大年1979年为中国首都机场创制的大型陶瓷壁画。提到机场壁画,人们一般都会想起袁运生的《泼水节——生命的赞歌》,这两幅作品同样是描绘亚热带地区的作品,袁运生的作品是反映傣族民众的节日生活,《森林之歌》则是祝大年以广东新会的“小鸟天堂”和云南西双版纳雨林为蓝本创作的热带森林景观,其展示出的广阔而静谧的自然之美在机场壁画中独树一帜。

森林之歌(局部),瓷砖壁画,画稿作者:祝大年,原作尺寸:340×2000cm

在原候机楼展示的《森林之歌》是长达20米的瓷砖壁画,本次展览用一面巨大的展墙还原了《森林之歌》当年的盛况,《森林之歌》宛若一面恢宏的巨幕,向观众铺陈出热带雨林蓬勃而巨大的生命力。整幅画面分为三部分:右侧是巨岩绿丛间倾泻而下的一道瀑布,注入下方的江河;中景的主体空间则是枝繁叶茂的榕树林,榕树盘根错节,气根丛生,柱枝相托,枝叶扩展,形成遮天蔽日的庞大树冠,其枝条向左面蔓延,渐趋清疏,显露出远山与江面,最左面的角落,另有几株根茎茁壮的大树与中央枝蔓遥相呼应。

森林之歌(局部)

这里也是自然与人的天堂,林间栖息着各色鹦鹉,河面上是展翅飞翔的白鹭、野鸭和天鹅,惊起一波波涟漪,河流静水深流,潺潺流向左面的远阔江面,右侧顺流而行一叶小舟,舟中端坐四位服饰靓丽的傣族青年和一位老人,青年人撑伞、吹笛,老人在船头赏景,一派悠然,人与舟为这片绿色世界增添了人间的生机与温情。

尽精微而致广大

在中国美术界,祝大年属于偏装饰绘画为核心的艺术谱系,与这一学术群体中张仃、庞薰琹、吴冠中、乔十光、杜大恺、刘巨德等艺术名家相比,祝大年相对低调,虽然他与上述画家同样具备对装饰、陶瓷、重彩、油画等多种媒材的综合驾驭能力,其不同年代中作品样式也有很大不同,但祝大年主体的艺术风格仍然极其鲜明。

根,纸本重彩,119×114.5cm,1983年

祝大年以擅长描绘植物的重彩画闻名,一方面,祝大年对于描绘对象刻画尽可能的真实,无论多么复杂的枝干结构和繁密的叶簇,他都能将之描绘的清晰真实可信,他用明暗阴影来描绘枝干的立体感,也不放过层层累积的树瘤节疤,从而达到树干苍老而盘曲的视觉效果,同样,他也无比细致地勾画出榕树、剑兰、桫椤、棕榈、玉兰等不同植物的叶片形状和筋脉,呈现千姿百态的植物形态之美。

某种程度上说,祝大年对造型的严谨程度不逊色于德国的丢勒、玛丽亚·西比拉·梅里安。然而,他的作品又根植于典型的中国审美传统,与宋代黄荃、徐熙、赵昌等人精工细丽、韵味悠长的画风有所不同。祝大年在强调画面平面感的同时,引入西方透视法与强调轮廓的线性造型,并通过景物的相互遮映来增强造型的体量与深度,由此实现了“既有深度,又具平面性”的美学原则。若结合其所处的时代语境来考察,当时及其后的装饰画领域,许多艺术家更倾向于追求形式的革新与浪漫化的风格。相比之下,祝大年的客观写实与深沉浑厚的艺术呈现,显得格外独特。

玉兰花开,52×110cm,1976年

玉兰花开(局部)

同时,祝大年对自然的表现又在于尽精微而致广大,就如同他所说,凡“大方”的东西就是美的,大者是空间宏大,方者是形象稳定。他的风景画往往尺幅很大,以无比丰富的细节和稳定的构图构建出一个又一个鲜活的自然场域。其代表作《森林之歌》《玉兰花开》《罗梭江畔》都有这样的特点,他对自然整体观的感受和把控,使得细节不走向僵硬板滞,而是呈现自然宏大的气象,匀净清丽和雄浑壮阔的意境。

森林之歌,钢笔稿,47×314.2cm,1979年

西双版纳(局部),纸本钢笔,40×238cm,1978年

李村大枣树,钢笔画,38×53cm,1972年

李村秋实,钢笔画,38×53.5cm,1972年

本次展览还展出了祝大年的大量素描作品,几乎每一幅重彩画都对应着素描作品。在他的钢笔素描中,他对植物与建筑的造型把握极为严谨,用笔细腻入微,排线致密有序,不仅体现他对物象穷理尽性的探究,所呈现出的黑白世界已足以独立成章,令人叹为观止。在许多人看来,上世纪70年代祝大年在山东创作的一批素描尤为传神,可惜未能在本次展览中呈现,这些作品令笔者联想起米勒和梵高的乡村素描的细腻动人,他在一般细节处增添了更多的细节:冬日枣树的根根枝杈、一堵院墙的砖石、远方田野忙碌的农人、乃至地面的杂草都描绘得饱含情致。无数细节的累积和氛围的把控,凝聚出北方乡村素朴悠远的生活之味,令人回味无穷。

质朴而静雅

然而祝大年显然并不是一位单纯的写实画家。他的作品始终在写实性与装饰性的美感之间寻求平衡,力图呈现一种既保有真实感,又带有理想化意味的自然之美。

松竹梅,纸本重彩,100×250cm,1984年

罗梭江畔,工笔重彩,112×59cm,1983年

祝大年面对大自然中极其复杂的结构与海量的信息,总能梳理出疏密有致的视觉路径。他通过流畅而清晰的线条,将粗细各异、形态多样、方向纷呈的植物、山体肌体刻画得穿插有序,密而不乱,繁而不杂。同时他将繁杂的物象加以几何化的概括:树干上的阴影与疤痕被转化为椭圆、环形与弧线的色块,远山的林木被处理为鱼鳞般的肌理。由此,自然的芜杂被提炼为一种井然有序的图示结构,在保留对象真实质感的同时,又赋予画面以形式美与节奏感。

真实自然的幽暗压抑的深景,在他的画中被转化为层次分明的色带,前景植物如剪影般在静谧的背景中伫立,清朗而开阔。正因如此,他的作品远远超越了景物外观的再现,更令人感受到自然隐藏的秩序与空灵。

苏州姑娘,纸本重彩,62×82cm,1960s

寿征,纸本重彩,62×82.5cm,1960s

祝大年艺术中的装饰性趣味,在人物画中同样有所展现。虽然此次展览的人物作品数量不多,但几幅女性人物画却极为传神。他的造型让人联想起文艺复兴早期艺术家波提切利、安吉利科式的造型特征,流畅而饱含力度。然而,他的人物画更接近于他的好友庞薰琹在贵州描绘的一批人物画所展示的民族美感:质朴而静雅,蕴含着人生的醇厚。人物形象无论是澄澈的眼神、面容的沉静,还是姿态的简洁,饱含温度与内心力量。同时,他的人物并不孤立存在,而是与山川草木所交融,仿佛一切都被岁月的流光所温润。

明艳而朴拙

四季花,纸本设色,84×157.5cm,1989年

祝大年对色彩的处理同样耐人寻味。他常常以素描与重彩并行创作同一景点:素描作品多呈现出厚重与纵深感,而色彩则更具平面装饰性,以物象固有色为主,但在中远景的处理上又明显受到环境光的影响。他的色彩体系兼收并蓄,既有中国传统重彩画的空灵雅致,又保留着浓郁的民间绘画气息;同时,也能看到远东与欧洲文艺复兴早期、西方印象派、日本浮世绘乃至现代绘画的影响。然而,他的作品并未流于对任何单一流派的依附,而是在不断调和与吸纳中,努力探索一种属于当代中国人的审美追求:明艳而朴拙,中正而雅合。祝大年曾说过:“枣红,浑厚而不闷浊,明高而不刺目,是我们民族的国色。”

值得注意的是,他在不同题材与空间中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用色侧重。在小幅静物花卉或乡村风景中,往往更多借鉴民间传统的明快色彩,热烈而质朴;而在大尺度的壁画或风景画中,则强调色调的整体性与空间层次,以和缓的过渡、环境色的渲染来营造出宏阔的氛围,从而使观者在视觉上获得沉浸感。

夔门,工笔重彩,111×154cm,1973年

《夔门》是一件很有意趣的作品。夔门,又名瞿塘峡,是长江三峡的西大门。祝大年选取了夔门渡口的一座高山作为主要描绘对象:山体沐浴在淡黄的天幕下,青绿的山脊泛着冷光,山体肌理厚重而结构分明。自山巅向下延伸,形体逐渐趋于简化,直至渡口与蓝色江面,厚重的立体感悄然让位于平面化的构成。在这里,山与水的过渡,既表现出空间纵深的递进,也营造出平面与立体相互转化的图像趣味。渡口处的点点舟楫与江面的蓝色调相互映衬,使整体画面在雄浑中透出清丽,于静穆中显露出勃勃生机。

画和树一样都有生命

站在祝大年的画前,很难不令人产生一种虔敬之心,世界上怎么会有对自然和艺术如此耐心,如此认真的艺术家?与他同时代的很多艺术家都对祝大年对艺术的执著印象深刻。艺术家刘巨德曾回忆:“记得他坐在老乡的房顶上,对着两棵春天的枣树,一画一整天,一动不动...他清晰的头脑和一丝不苟的耐心当时真令我吃惊,因为我第一次看到对自然如此精微的观察与写生。”

李村大枣树,纸本重彩,85×120cm,1972年

北国风光,工笔重彩,97×150cm,1993年

刘巨德继续回忆:“先生还说:‘ 画和树一样都有生命,写生要去领会生命。’我似乎明白,仿佛他当时进入了枣树的体内,静静地从里面去感觉,也过着枣树的生活一样,上接天、下通地,深入大自然心灵的深处...”

也许正是凭借这种对自然无比专注的凝视,与自然同呼吸、共生息的体悟,天地之大美与精微,才在祝大年的画笔中得以显现。他笔下的自然,不仅是草叶微细的构建、植被的繁茂与山河的辽阔,自然深层的节奏与灵韵的呈现,也是人与自然在岁月长河中的彼此映照。

近年来,自然的议题在艺术界悄然回归。霍克尼的自然书写风靡全球,如一泓灵泉纾解着当代都市人疲惫的身心。而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国人也开始重新认识这位曾被长期忽视的“宝藏艺术家”——祝大年。他的艺术热度的升温,不仅是一种迟来的发现,更或许为我们重新思考人与自然、自然与艺术的关系,提供了一个独特而深刻的观照。

(作者:刘鹏飞)

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提醒:中国赴美留学生谨慎选择赴休斯敦航线入境

2025-08-26

7月,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3.0%

2025-08-26

大型专题节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系列讲读》第十集《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

2025-08-26

在科隆国际游戏展看中国游戏走向世界

2025-08-25

新闻调查|“可怕、肮脏、有毒”——追查二战日军东南亚细菌战

2025-08-25

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 携手实现发展权

2025-08-25

细节里的“和合与共”

2025-08-25

加沙地带已有300人因饥荒和营养不良而死亡

2025-08-25

韩国特检组计划本周内对金建希提出起诉

2025-08-25

加沙医院遭以军连续袭击 视频记录救援人员施救遭袭瞬间

2025-08-25

回应“泽连斯基不具合法性”质疑 乌外长:毫无根据

2025-08-25

泽连斯基宣布乌美将举行会谈 讨论俄乌和谈可能性

2025-08-25

加沙地带医院遭袭致多名记者死亡 以军回应:遗憾 并非专门针对记者

2025-08-25

视频丨一架轻型飞机在波兰坠毁 机上两人遇难

2025-08-25

波兰总理:不打算在俄乌冲突结束后向乌克兰派兵

2025-08-25

迭代试错模式遇瓶颈 “星舰”第十次试飞取消意味着什么?

2025-08-25

万斯:停火进展起伏不定 但俄方首次“显著让步”

2025-08-25

通讯丨大熊猫“喀秋莎”两周岁 莫斯科动物园送祝福

2025-08-25

西班牙一酒店发生大规模沙门氏菌感染事件

2025-08-25

伊朗与英法德将于26日开启新一轮会谈

2025-08-25

“剑鱼”在越南登陆 海南解除台风三级预警、终止防汛防风Ⅲ级应急响应

2025-08-25

26万批、100亿元、174个……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加快形成

2025-08-25

2024年全国重特大事故首次降到个位数 全力维护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2025-08-25

9月举办的第四届数贸会将有哪些亮点?抢先了解

2025-08-25

福建海警位金门附近海域依法开展常态执法巡查

2025-08-25

全周期、全链条、全媒体 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新闻中心官网上线运行

2025-08-25

辉煌60年·遇见高原的城|次旺噶多带你游日土

2025-08-25

自然资源部与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2025-08-25

事关全国碳市场建设,中办、国办重磅文件对外公布

2025-08-25

纪录片《受降》即将播出

2025-08-25

阅兵场上,奏响强军乐章的青春力量——联合军乐团演奏员群体扫描

2025-08-25

从“五个一”看华强北的变与不变

2025-08-25

科技赋能长江上游生态保护

2025-08-25

从“一个尊重、五个统筹”到“一个优化、六个建设”

2025-08-25

中国人民银行等三部门发文支持林业高质量发展

2025-08-25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开放 与世界共享新机遇

2025-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