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陪写作业”了,让孩子喘口气吧

中华网2025-08-08

说来真是奇妙。

那天我在咖啡馆写稿,邻桌一个五岁小男孩正奋笔疾书,鼻子上还贴着一颗小恐龙贴纸。他妈坐对面,眉头紧锁,盯着他写,像在盯一颗随时可能爆炸的手榴弹。

“不是这个‘日’!你写得像一根肠子挂在天上!”

小孩低着头不说话,嘴里鼓鼓的,不知是在哼歌还是在忍泪。我看了眼他手中的铅笔头,已经短得能当牙签用了。

我心里一沉,忽然意识到,这个场景太熟悉了。

不是别的地方,是我们所有童年的某个深水区,是一种被凝视、被打断、被替写、被误解的教育仪式。

而且更可怕的是,它还在一代代地复制。

再后来,我去写稿时总忍不住看看孩子的作业本进展如何。他的笔迹越来越涣散,写到后面已经像在用脚趾头写字。我忽然想起小时候我爸也盯着我做作业,甚至一度盯到我放弃治疗。

他说我是“三秒记忆的金鱼脑”,我说他是“带刀监工的唐僧嘴”,然后我们都被我妈骂了。

一、盯得越紧,学得越废

人类的专注力,像一只脾气极差的猫,你越想撸它,它越想挠你。

当一个孩子本来好不容易沉下心去算一道数学题,灵光一闪,几乎要和“分数通分”达成某种心灵契约时,家长一个眼神就过来了:“你是不是又做错了?”

哦豁,这个念头像被打断的梦一样,从此再也连不上了。

我朋友家小孩上初二,做化学作业时她爸总在旁边站着。不是因为他懂化学,而是因为他“有经验”,他对经验的定义就是“我能看到你出错的瞬间,并且立刻指出来”。

有一天小孩没忍住说:“爸,你这么盯着,我脑子像开着三个浏览器同时加载,一直卡顿。”

后来她爸不盯了,换成隔墙监听,结果孩子成绩更差。她爸气得说:“你是不是就喜欢没人看你!”

他女儿反问:“你写PPT时,领导坐你旁边盯着一句句改,你啥心情?”

沉默,持续一分钟。

再比如,我弟弟小时候学写作文,写了篇《我最敬佩的人》。他写他爸,说他工作辛苦,还教他做题。作文才三百字,他爸看完之后说:“用词不当,中心不明,结尾潦草,语病四处都是。”

我弟忍了忍,说:“那我改成写我妈行吗?”他爸愣了一下说:“你妈也没多大本事。”弟弟改了标题,写《我不敢敬佩的人》,从描写到对比,从事件到反思,一气呵成。老师看完说:“构思巧妙,讽刺有力,给你满分。”

他爸当晚气得没吃饭,说:“你这不是写我吗?”

我弟看了眼满分作文,幽幽道:“你不配被写进教材。”

道理很简单:盯着孩子写作业,不等于孩子会写出好作文;而让他有情绪、有体验、有表达的自由,才可能写出真东西。

二、你以为的偷懒,是孩子的自我保护

人不是机器,学习更不是搬砖。

当一个成年人需要午休、摸鱼、刷剧、看天花板,甚至需要对着猫发呆来恢复精神状态时,为什么孩子就必须像宇宙飞船那样24小时高强度运行?

而家长往往只看到他“趴在桌子上”,却忽略了他刚刚也在满头大汗地解决一道10分的压轴题。

很多父母容不下孩子“停一下”,总觉得“停”就是浪费、堕落、退步。

其实不是,人在任何学习过程里都需要“低谷修复”——这是大脑在整理、巩固、整合信息,不是怠惰,是生理需要。

就像我一个读书特别猛的表妹,连看《红楼梦》都能像高考备战一样做思维导图。有天她坐沙发上看动漫,她妈就暴怒:“你不是说复习历史吗?!”

她头都没抬:“不懂了吧,这是《鬼灭之刃》,我在研究封建家族制度。”

再比如,朋友家孩子学习一直中规中矩,不上不下。

有天他妈狠下心请了个“特训家教”,要求每天监督写作业,必须坐在旁边全程盯梢。三天后,孩子发现了“对抗机制”:写到一半假装肚子疼,钻厕所看漫画;被发现后就躲进衣柜睡觉;最离谱一次,他居然在晚饭时间边吃边喊:“我正在背诵圆周率!”

后来成绩还是没提上去,但倒是编出了好几个段子。

他妈怒吼:“你把全家当喜剧节目了是不是?”孩子一边嚼着饭,一边点头:“对,因为悲剧我已经演不动了。”

所以啊,一个孩子要是连“偷懒”都被否定,他还有什么空间去学习生活的节奏?

三、盯紧孩子,是伪努力

小学靠盯,可能短暂有效,因为题不难、知识浅、时间短;初中再盯,开始拉扯、对抗、冷战;到了高中,如果孩子没有“内驱力”,哪怕你蹲他书包里也拉不动成绩。

内驱力,说白了就是:我愿意学、我觉得学有用、我在学中能感到快乐或意义。

但是,父母若把所有精力放在“结果达成”上,孩子就会失去“过程享受”的机会;你替他担心一百分,他就再也不会为八十分感到高兴;你全权代劳做选择,他永远都不会发现“我也能为自己负责”。

比如,隔壁一个家长,为了逼孩子好好学,制定了“家庭军规”:早五点半起床,晚十一点睡觉,所有作业必须由她亲自过目签字。

结果孩子在期中考试中,语文勉强及格,数学刚过线,英语爆冷58。她崩溃大哭,问:“你为什么这么不争气?”孩子揉着眼睛,答:“我以为我就是来帮你完成你的焦虑任务清单的。”

她骂他冷血无情,他却耸肩说:“你爱我,不代表我爱学习。你怕输,不等于我怕挂科。”

所以啊,教育最大的问题,不是孩子成绩不好,而是父母太怕孩子“不是别人家的孩子”。

说到底,很多家长以为“监督”是关心,“盯梢”是爱,“批评”是负责,其实在孩子眼里,那些眼神是压迫,那些打断是羞辱,那些期待是枷锁。

你可以适当提醒,但不能剥夺选择;你可以鼓励努力,但别扭曲失败;你可以告诉他你在意他的学习,但更应该让他知道:你更在意他的情绪、自尊和人生的主动感。

毕竟,成绩是冰冷的,关系是热的;成绩是瞬间的,性格是永远的。你养的不是会考试的机器,是一个活人,是一个未来要走出你家门的、有选择权的成年人。

让他有机会决定自己的步伐,才能真正走出远方。

你们说呢?

西非国家贝宁发生大巴坠河致1死44失踪

2025-08-18

再创新低,韩国总统李在明支持率滑坡

2025-08-18

韩国特检组将于20日再次传唤调查金建希

2025-08-18

欧洲领导人“组团”访美 特朗普要先和泽连斯基“单聊”

2025-08-18

俄称阻止一起针对克里米亚大桥的炸弹袭击

2025-08-18

欧洲领导人“组团”访美 特朗普要先和泽连斯基“单聊”

2025-08-18

高温持续 西班牙多地山火肆虐 活跃火点超40处

2025-08-18

林志偉將辭任香港警隊佐級協會主席:警察的自律自覺已寫入DNA

2025-08-18

香港青年儒鄉之行 深入學習儒家文化

2025-08-18

心連心共創明天前海交流合作 孫玉菡期學員開眼界打穩基礎做好自己

2025-08-18

黎智英案︱法理清晰 控方當庭戳破辯方文字遊戲

2025-08-18

九龍灣彩石里150個簡約公屋單位 8.25起接受申請

2025-08-18

港大擴建宿舍擬增近千宿位 宿費每月最高達1萬港元

2025-08-18

新增4宗退伍軍人病個案 患者分別居於港島東區南區與新界北區

2025-08-18

(有片+多圖)香江迎來黃土地上的搖滾樂 《太生與老腔》驚艷上演

2025-08-18

青海冷凉蔬菜突围之路——从田间“配角”到增收“主角”

2025-08-18

“甘薯之乡”再添科技硬翅——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成果示范基地落户河北卢龙县

2025-08-18

联农带农 “链”上发力——四川通江大力发展富硒兔养殖业

2025-08-18

湖北乡创大赛绘就振兴新图景

2025-08-18

从山西原平出发,一张网 一批片 一群人——共筑北方生态安全屏障

2025-08-18

安徽黄山:探索“六联”共建 推进和美乡村片区化组团式发展

2025-08-18

从篮球场到购物车——“浙BA”赛事经济观察

2025-08-18

新华保险:2025年前7月累计原保费收入约1378亿元 同比增长23%

2025-08-18

沪指创近10年新高!两市成交超2.7万亿 全市逾4000股上涨

2025-08-18

中国银行:副行长杨军任职资格获批

2025-08-18

韩国外交部:对日本政要向靖国神社供奉祭祀费及参拜深表失望和遗憾

2025-08-18

泰柬军方召开会议讨论边境问题

2025-08-18

外交部发言人就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答记者问

2025-08-18

柬泰军方:将保持沟通并避免冲突

2025-08-18

印尼中苏拉威西省发生6.0级地震 致29人受伤

2025-08-18

韩国总统:准备分阶段履行现有韩朝协议可行部分

2025-08-18

李在明:准备分阶段履行现有韩朝协议

2025-08-18

缅甸将于12月28日开始举行大选

2025-08-18

百雀羚医美亮剑西普会

2025-08-18

瓷处最 China

2025-08-18

2025年暑期档电影总票房(含预售)突破100亿元

2025-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