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银川8月6日电(记者苏醒、张瀚暘、郭洁宇)在宁夏盐池县青石峁气田,玉门油田201-16钻井平台现场一派忙碌景象。在天然气钻井机低沉而有力的轰鸣声中,钻头每天以50米至100米的速度向地下挺进,目前已钻进2000多米,预计20余天后,就将“邂逅”幽闭在数千米地下致密岩层中的涓涓气流。
图为玉门油田201-16钻井平台作业现场。新华社记者 张瀚暘 摄
地处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四省(区)交界地带的盐池县自古以来盐湖资源富集,因盐得名、因盐而兴,拥有2000多年的产盐史。在革命时期,盐是非常重要的战略物资。盐池所产的盐不仅满足了当时陕甘宁边区的需求,还为边区换来了粮食、药品等各类急需物资,盐池也因此成为陕甘宁边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和后勤保障基地。
2019年,盐池县在境内相继探明两个千亿方级大型气田。这一重大发现,让昔日的“盐田”华丽转身为“气田”,为革命老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目前,两大气田已探明储量2244亿立方米,预测远景储量可达4000亿立方米,累计开发天然气井487口,覆盖盐池全境8个乡镇,投运气井267口,天然气年产能达13亿立方米,日产气量190万立方米。”盐池县资源能源开发服务中心副主任宗如潇说,今年将继续加快勘探和开发,预计全年新增气井200口以上。
天然气的开发不仅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能源产出,更为盐池县产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距离201-16钻井平台不远处的玉门油田宁一集气站,纵横交错的管道如同气田的动脉血管,周边86口气井产出的天然气在此经过过滤、提纯后,经外输管道输送到数十公里外的工业园区,成为点燃工厂锅炉、孕育新兴产业的澎湃动能。截至目前,盐池县域内已建成4座集气站和长度达160公里的外输管道,并同步建设了320公里连接气井和集气站的集输管网,带动气田产能加速释放。
图为位于宁夏盐池县的玉门油田宁一集气站。(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樊雨晴 摄
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利用,还成为盐池县推动产业高端化、绿色化的重要引擎。在位于盐池县高沙窝工业园区的宁夏汇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16.5亿元的天然气综合利用项目正在建设中。公司总经理朱正浩介绍,该项目涵盖天然气净化、提氦、制单细胞蛋白、制碳纳米管及裂解尾气综合利用等多个环节,“一气多产”的创新模式在高效利用资源的同时,将大幅降低碳排放,为地区绿色发展提供新样本。
当前,盐池县正加快推动天然气精深加工产业发展,已引进5家天然气深加工企业,并积极对接周边大型化工园区,形成产能共建、产品互补、产业互联的融合发展格局,延伸天然气产业链条,助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产盐济边区” 到 “产气育产业”,盐池县的产业版图迭代背后,是革命老区奋力书写的振兴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