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青海龙羊峡水库地处黄河上游,在这里,平均每天都有超50吨的虹鳟鱼发往国内外消费者的餐桌。这片高原峡谷是如何孕育出“冷水鱼”的火热产业?青海:虹鳟鱼捕捞忙 日销超50吨供应国内外市场
在龙羊峡虹鳟鱼养殖基地的捕捞作业平台,几位工人师傅正围聚在网箱边忙着捕鱼。这些鱼儿活蹦乱跳,个头非常大,每条大概8—10斤。
捕捞上来的虹鳟鱼会被吸入这条透明的管道,这是这家企业自主研发的真空吸鱼泵,一条条鱼儿像是坐上了电梯,轻柔平缓地进入作业平台。
相较于传统的吊网捕捞,这种方式能够大大减少鱼儿因紧张挣扎产生的大量乳酸,最大程度上保证鱼肉鲜嫩的口感。这批订单有13000条鱼,要发往泰国和马来西亚。自开年以来,订单源源不断,平均每天都有超50吨的虹鳟鱼从这里被送上国内外消费者的餐桌。高原为啥能养海洋虹鳟鱼?
原产于海洋中的虹鳟鱼为什么能在高原规模化养殖?因为龙羊峡的平均海拔2600多米,水源主要是上游冰川、雪山融水,受到人为污染少。水域面积广阔,达到383平方公里,养殖区平均水深120米。而且全年平均水温维持在12摄氏度左右,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虹鳟鱼这种冷水鱼提供了理想的生长环境。
产自高原的虹鳟鱼之所以能够征服大家的味蕾,答案还藏在企业科学养殖的每一个细节里。在整个龙羊峡库区的水面上,分布着200多个圆形的养殖网箱。每个网箱的中心都装有一条饲料输送管道,远程自动投喂平台会根据水中的水温、溶氧饱和度等条件自动生成每次的投喂量,再通过饲料输送管道将饲料精准输送到每个养殖网箱中,让鱼儿们吃上健康的“营养餐”。青海:深加工拓展市场 虹鳟鱼带动产业链热起来
近两年,随着龙羊峡虹鳟鱼深加工生产线的建成,企业还能够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进行深加工个性化定制,产品形式从整鱼到鱼柳,从生食到熟食,品类非常丰富。
如今,在青海冷水鱼产业政策的专项扶持下,龙羊峡生产的虹鳟鱼在国产虹鳟鱼市场占有率超过50%,还带动当地物流、包装、特色餐饮和乡村旅游等上下游相关产业发展,间接带动当地就业超2000人,真正让高原“冷水鱼”游出了“热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