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以“政策赋能・合作共赢——北京农业新机遇”为主题的北京市农业农村双向投资政策宣讲暨招商合作推介会在京成功举行。来自荷兰等驻华使馆官员、涉外机构和80多家来自国内外的涉农企业、行业协会和金融机构的代表150余人踊跃参与,现场气氛热烈。
政策红利密集释放,描绘北京农业投资新蓝图
北京市委农工委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北京市农业农村局按照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定位,持续加强农业对外投资合作,推动北京农业企业“走出去”和国际资源“引进来”。聚焦“农业中关村”和“种业之都”,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合作建设北京京瓦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充分发挥北京农业科技、种业等资源优势,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作,推动小麦、玉米、蔬菜、畜禽等优势品种走出去。当前,正聚力“培育新主体、实施新工程、塑造新动能”,在产业、科技、市场三大维度加速突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发展优势与广阔的合作空间。欢迎全球资本与技术参与北京现代农业发展,共绘合作共赢新篇章。
随后的政策宣讲环节干货满满。北京市农业农村局产业发展处负责人全面介绍了市级层面支持农业产业发展的一揽子政策,涵盖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新动能培育、设施农业等领域的项目资金支持,以及贷款贴息、政策性农业保险等多元化金融保障措施,形成了有力的政策支撑体系。,北京市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外资服务处负责人深入解读了本市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外商投资服务水平方面的具体举措,有效提振了外资企业投资北京农业领域的信心与预期。农业农村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信息处负责人深入解读了农业“走出去”政策导向,并介绍了重点国别和地区的农业投资环境,为北京农业企业扬帆出海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
区域优势竞相迸发,重点园区项目成投资热土
推介会现场,平谷区、通州区、大兴区等涉农重点区以及科技园区代表逐一亮家底、展优势、晒政策。
平谷区:打造“农业中关村”,引领智慧农业未来。聚焦“农业科技创新”核心,平谷区正全力建设“农业中关村”,依托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等顶尖科研机构,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生态。重点推介了智慧农业装备研发、农业大数据应用等项目,并抛出“橄榄枝”为科技型企业提供研发场地、科技成果转化奖励、金融信贷贴息等重磅支持政策,力促全球农业科技资源汇聚,驱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通州区:筑巢引凤,建设国家级“种业硅谷”。通州区重点推介了其国际种业科技园区——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国家级种业创新高地。园区已集聚50余家国内外顶尖种业企业及科研机构,覆盖分子育种、航天育种、品种展示等前沿领域。园区推出研发补贴、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搭建国际交流平台等配套政策,并配备先进的分子育种实验室、种质资源库等核心设施,承诺提供从研发到产业化的“全流程服务”。
大兴区(长子营镇):构建现代农业全产业链高地。长子营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定位清晰,聚焦高端设施农业与农产品精深加工,致力于打造集种植、加工、物流、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展示了已建成的智能温室、冷链物流中心等优质基础设施,向企业发出共建共享的诚挚邀请。
中国农业科学院智慧农业技术联合实验室(北京科百科技):引领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作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代表,系统介绍了经过多年研发和持续迭代的农业AI泛在感知物联网、农作物精准栽培模型等数字农业技术,使各类农业生产硬件资源和数据资源具有全面协同和群体智能能力,全面增强农业经济发展新动能,构筑我国现代农业领域国际竞争的新优势,将推动农业经济模式快速演化和发展,带来农业数字经济的爆发式增长。
企业路演务实高效,合作意向加速凝聚
活动设置了企业路演环节,大荷兰人(Big Dutchman)公司等3家外资企业,与北京市华都峪口禽业有限责任公司等7家北京本土农业企业同台展示。外资企业带来了国际领先的农业技术、智能化设备及先进管理经验,表达了在京布局农业产业链、加强深入合作、共享发展机遇的强烈意愿。北京本土企业则展现了在智慧农业解决方案、绿色生态种植模式、高附加值农产品深加工等方面的创新实力,积极寻求技术合作与市场拓展伙伴。
路演现场气氛热烈,经过前期精准对接与现场深入交流,多个涉外合作项目已进入实质洽谈阶段,展现了推介会的务实成效。
本次活动成功搭建了汇聚全球信息、科技、人才、资本与市场的高端合作平台。通过政策精准滴灌、区域优势凸显、企业深度对接,有力释放了北京农业对外开放的积极信号,提升了北京农业的影响力和投资吸引力。北京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优的营商环境、更强的政策支持,奋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速打造代表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首都之窗”,为农业强国建设贡献北京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