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7月21日电(记者 李楠)“医生,我娃儿1 岁多了还站不稳,是不是吃得不对?”“我怀孕 34 周,血糖有点高,苞谷吃不吃得?”7 月 20 日清晨,贵州省遵义市新舟镇禹门村委会大厅里早已排起长队。这场由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主办,贵州省营养学会、遵义市妇幼保健院等联合协办的 “妇幼营养三下乡云贵行” 首站活动,正通过义诊、送医入户与专业培训 “三措并举”,将优质营养健康服务送到乡亲们家门口 —— 既有村委会里的集中咨询,也有专家上门为特殊孕产妇和儿童定制方案,更有针对基层医护的系统培训,全方位为基层妇幼健康筑牢根基。
专家讲座:为基层营养人员 “充电赋能”
7 月 20 日上午,遵义市妇幼保健院的会议室内座无虚席,来自遵义市各区县妇幼医疗机构的260余名医务人员齐聚一堂,参加由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专家带来的专题培训讲座。这是 “妇幼营养三下乡云贵行” 首站活动中,旨在提升基层妇幼营养服务能力的重要环节。遵义市卫生健康委和妇幼保健院高度重视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此次来到遵义的活动,组织了全市各级妇幼保健专业人员参与这次培训。
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专家为遵义基层妇幼人员讲座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杨年红教授,以 “妇幼人群体重管理” 为主题展开授课。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曾果教授解读了“膳食多样性与孕妇心理健康”的最新研究进展,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张琚主任医师详细介绍了孕产妇营养管理实践流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盛晓阳教授则聚焦婴幼儿喂养问题,结合《婴幼儿喂养指南》进行实用讲解。
参会的妇幼基层医务人员纷纷表示,专家们的讲解干货满满,既有前沿的理论知识,又有贴近基层实际的实践经验,对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帮助很大。
义诊现场:从诊室到村口的 “营养课堂”
禹门村委会的义诊点被村民们围得满满当当。咨询台前,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秘书长杨振宇正拿着学龄前儿童膳食宝塔图,给一位带着孩子来的大嫂讲解:“不吃鱼虾可不行,每周都得给孩子吃点水产品。也不能光吃虾,鲈鱼什么鱼刺少的鱼要给孩子吃上。” 旁边,江苏省营养学会副理事长袁宝君仔细查看一位幼儿的体检表,指尖点着生长曲线说:“娃辅食里得加红肉泥,每周吃两次动物肝脏,贫血就能慢慢补回来。”
义诊现场:专家为村民指导儿童饮食要点
这场义诊集结了 20 余位跨学科专家 —— 既有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的科研骨干,也有南京市妇幼保健院的主任医师,还有遵义市妇幼保健院的临床医生和贵州省营养学会妇幼营养专业委员会的专家。
“以前总觉得娃儿就是长得慢点,听专家说这叫生长迟缓,得赶紧调饮食,真是救了急!” 抱着 两岁儿子的禹门村村民小王跟专家反复确认辅食添加的细节。3 小时里,专家们共接待咨询 150余人次,发放《孕期营养手册》《婴幼儿喂养指南》等科普资料 500 余份,现场测量血压、身高体重等基础指标 100 余人次。
入户走访:为特殊群体送上 “定制方案”
上午 9 点,沙滩村乐丰组的田间小路上,一辆白色汽车停在村民小李家门口。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主任委员汪之顼带着专家团队走进院子时,32 岁的小李正扶着腰站在门口等候。这位孕 31 周的产妇 BMI 达 29,伴有妊娠高血压,此前总担心 “吃得少影响胎儿”。
“来,先量个血压。”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营养科主任戴永梅拿出便携检测仪,贵州省营养学会秘书长杨大刚则翻看她的产检记录。“你不是吃得太多,是吃得太‘精’了。” 汪之顼指着她家厨房的白米饭说,“换成糙米、杂豆,每天加 2 两瘦肉和 1 斤蔬菜,既能控制体重,胎儿营养也够。” 专家们还现场制定了 “每日饮食表”,遵义市妇幼保健院的专家给孕妇小李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方便她咨询,叮嘱村医每周跟进体重变化。
送医入户:专家上门为超重孕妇定制营养方案
另一路专家则来到杨录村和平组的一个“6娃家庭”。这一家两个老人有两个儿子,儿子们各自的孩子加起来家里养了6个小朋友,年龄分别从1岁到13岁。专家们发现,六个孩子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和生长发育迟缓。家里父母工作忙,两个老人照看6个孩子忙不过来,也没有给1岁多的孩子专门准备辅食。“第一营养状况不好,第二食物种类不丰富,第三个优质蛋白质缺乏。”专家们在了解了孩子的生长状况和每日饮食后判断。“大孩子小孩子都要保证每天1个鸡蛋,大孩子每天也要喝牛奶,要吃瘦肉”,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主任医师李玲嘱咐孩子奶奶。无锡妇幼保健院的蒋新液医师则留下了儿童生长监测表,嘱咐村医每月记录数据。
送医入户:专家上门为营养不良儿童送去营养方案
“大专家上门比我们跑县城方便多了,连怎么给娃做辅食都教了,太贴心了!” 孩子的奶奶握着专家的手,感谢不已。而专家们也感慨,现在乡村的硬件条件上去了,但是营养意识不到位,营养服务能力仍然欠缺。
多方协作:共筑妇幼健康基石
此次遵义之行,是 “妇幼营养三下乡云贵行” 公益项目的重要一站。作为中国营养学会 2025 年妇幼营养学术年会的落地行动,活动不仅聚焦 “服务当下”,更着眼 “长效赋能”—— 上午的专家讲座中,妇幼营养分会的专家们为遵义各区县妇幼人员的培训,正是为基层培养 “带不走的营养骨干”。
“农村地区妇幼健康仍是健康中国建设的短板,必须从源头发力。” 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主任委员、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汪之顼指出,当前脱贫地区孕产妇贫血率、儿童生长迟缓率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缩小区域、城乡、人群间的健康差异,实现健康公平,必须从生命起点抓起。而此次活动通过 “义诊 + 科普 + 培训” 模式,正是为了切断贫困代际传递、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关键路径。
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主任委员、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汪之顼在活动前发言
“妇幼营养三下乡云贵行”是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联合江苏省营养学会、贵州省营养学会、云南省营养学会开展妇幼营养东西部协作、走进农村、走入乡镇系列活动的一个项目,旨在进一步推动优质营养资源下沉基层,提升边远地区妇幼营养健康服务水平。
据悉,“妇幼营养三下乡云贵行”公益行动7月18日在“2025年妇幼营养学术年会”期间正式启动。而在活动启动的第三天,就在红色遵义开启了首站活动。这也象征着优质资源从学术殿堂快速下沉基层,彰显理论到实践的高效转化,更以红色精神为引,将健康福祉送抵革命老区,为缩小城乡妇幼健康差距迈出坚实一步。
值得关注的是,活动背后是多方协作的 “立体网络”:江苏省营养学会依托华夏公共卫生论坛 “华佗工程”,将东部先进经验注入云贵;结合贵州 “乡医工程”,项目计划在云贵两省每个县培养 2名妇幼营养骨干,让科学营养知识扎根基层。
据悉,“妇幼营养三下乡云贵行” 接下来将深入云南和贵州多个地市州,持续以 “学术下沉、服务下乡、能力下传” 为导向,让更多孕产妇和儿童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营养服务,为生命起点健康筑牢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