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这事儿,是不是好多人都头疼过?节食反弹、运动无效、压力肥……这些“减肥人”的顽疾如何破解?新华网推出的科普短片《打开体重管理门诊的100种方式》,将镜头对准广东省中医院体重管理门诊,揭秘中医“健脾祛湿、调理肠道”的科学减重思路。
“管住嘴,迈开腿” 为何收效甚微?
广东省中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赵玲表示,减重不应仅仅聚焦于体重秤上短期的数字变化,更要关注身体代谢能力、内分泌平衡、消化吸收功能等“代谢功能综合评价”,从根源上调理体质。
赵玲解释道,对于大多数人来讲,脾虚湿盛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在中医理论中,脾承担着运化水谷和水湿的重要职责。一旦脾气虚弱,就好比运输通道发生了堵塞,营养物质既难以被充分吸收,又无法正常代谢,日积月累便堆积成了脂肪。除此之外,肠道菌群的紊乱同样会拉低基础代谢,进一步加剧身体的“淤堵”状况,从而陷入“越堵越胖”的不良循环。
因此,对于存在“脾虚湿盛”和“肠道菌群紊乱”等内在失衡问题的人群,单凭节食与运动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减重效果,甚至可能会事倍功半。
打造“易瘦体质” 调脾+祛湿是关键
那么,究竟该如何为健康减重筑牢根基呢?关键就在于体质的调理。
赵玲认为,要想实现健康且持久的减重目标,首要任务是调理体质,优化身体的内在环境。而要打造“易瘦体质”,“调脾+祛湿”是关键中的关键。
目前正值长夏湿盛之时,湿气黏腻胶着,素有“百病之源”之称。对于脾虚之人来说,往往伴有脾气不足的问题,此时的调理方向应当是“健脾祛湿”。人参、白术、山药、莲子等药材能够补益脾气,从源头上阻断内生湿气的产生。与此同时,白扁豆、白术、陈皮、茯苓等兼具益气健脾与祛除水湿的双重功效,可有效祛除体内多余的水湿之邪。
值得注意的是,肥胖亦与肠道菌群失调密切相关。因此,在日常调理中,可以适当搭配益生菌,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来养护肠道。
为了助力大众更便捷地将中医体重管理理念融入生活,养固健依托中草药科技,精心打造了中式体型管理产品组合。以调脾胃为核心,用“养固健常欣卫+养固健膳乐星益生菌+养固健轻湿片”养成“易瘦体质”;再通过“乐姿乐言蛋白多多蛋白粉+乐姿乐言型美益生菌+乐姿乐言畅食搭档”,达到优摄入,促代谢的加成效果。
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内调外养的长期之道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运动有度、情志有衡”——养固健所倡导的“四合理”养生理念与当下国民健康需求不谋而合,它源于中华传统养生文化,将东方养生智慧与现代方法相结合,让体型管理成为长期健康实践。
饮食调节是减重关键,但绝非简单的饥饿疗法。过度节食难以长期坚持,极易导致“减重-反弹”的恶性循环。健康减重必须走出这一误区:在内要调理好脾胃与肠道,在外要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通过内外协同、全方位管理体重。
赵玲建议,在闲暇之余练习八段锦等中式轻体健身操,这有助于脾胃更好地运化气血水湿。当脾胃功能强健、肠道通畅无阻、身体代谢得以提升时,“易瘦体质”便会自然而然地形成。
赵玲强调,减重是内外平衡、调节身心的综合过程,需要持之以恒的耐心与科学合理的方法。它不仅需要时间的沉淀,更需要我们深刻理解自身体质,将健康的生活方式融入日常的点点滴滴,成为一种长期的健康习惯。
如今,健康生活方式已成为主流,“体重管理年” 更是掀起了一场全民减肥热潮。可是万事开头难,如何科学地迈出减重第一步,成为许多人面临的难题。为帮助大众科学减重,新华网 “国民百日轻体计划” 特别联合三甲医院减重门诊、相关专业机构及行业协会,邀请权威专家提供专业健康减重指导。
关注 “国民百日轻体计划”,掌握健康管理的方法,实现轻松减重、健康生活的目标。让我们一起迎接挑战,共赴这场百日轻体之约吧!(杨登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