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国新办7月16日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有关情况。
中国残联有关负责人介绍,2022—2024年全国城乡新增残疾人就业164.8万人,三年间就业年龄段残疾人就业率提升了4.8%。残疾人就业技能进一步提升。三年间实名培训城乡残疾人142.7万人次。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超过85%。
中国残联副主席、副理事长李东梅称:“同时,残疾人就业难、就业不稳定、就业质量总体不高的问题仍然存在,就业权益容易受到侵犯,亟须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就业帮扶。《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围绕四个方面共提出13项政策措施,围绕制约当前残疾人就业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打出组合拳,着力解决残疾人就业中的急难愁盼。”
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三年间共实名培训城乡残疾人142.7万人次
中国残联有关负责人16日介绍,2022—2024年共实名培训城乡残疾人142.7万人次,残疾人劳动技能进一步提升,将继续坚持开展实施残疾人职业能力提升行动。
中国残联教育就业部主任任占斌称:“加强残疾人职业教育,推动特殊教育学校增设职教部(班),支持普通中等职业学校增设特教部(班),加大对非遗传承技能残疾人的培训力度,加强残疾人高技能领军人才培养,支持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申报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
任占斌介绍,今年全国共有31842名高校残疾人毕业生,中国残联将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等部门合作,建立“一人一策”就业服务台账,开展“一对一”精准服务;多措并举推动、支持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残疾人通过多种形式接受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和普通高等职业教育,帮助符合条件的残疾大学生按规定落实各类奖补政策。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促进残疾人就业等作为“十五五”规划重点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16日介绍,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中国残联等部门,在编制“十五五”规划《纲要》和就业社保领域专项规划中,将促进残疾人就业和权益保障作为规划的重点任务之一。
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司负责人郭启民称:“继续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康复、托养设施建设,与中国残联共同谋划好、建设好省级盲人按摩医院项目,加大残疾人返乡入乡创业支持和宣传力度,帮助就近就地就业增收。加大以工代赈项目实施力度,扩大覆盖范围和建设领域,为有劳动能力的农村残疾人提供适配岗位。发展‘互联网+’残疾人居家就业模式,帮助更多残疾人通过就业实现自身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