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讯社莫斯科|7月16日,据塔斯社消息,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RDIF)首席执行官基里尔·德米特里耶夫公开指控部分西方媒体散布虚假信息,意图破坏俄美两国间持续进行的建设性对话。
此前,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特朗普曾鼓动乌克兰扩大对俄境内打击范围”,但该说法遭白宫明确驳斥。
假新闻风波与俄方回应
德米特里耶夫通过社交媒体平台X发表声明,强调《金融时报》关于“特朗普敦促乌方攻击莫斯科”的报道已被证实为不实信息。
他批评此类行为是“破坏俄美对话的持续努力”,并呼吁西方媒体“采取更负责任的态度,切实核查消息来源”。
7月初,《金融时报》援引匿名消息称,特朗普在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通话中,提议向乌方提供远程导弹系统(ATACMS),并支持其增加对俄境内目标(包括莫斯科)的打击频率。
随后,美国政府迅速驳斥该报道,明确表示“特朗普从未要求泽连斯基攻击俄本土”,并称相关描述“严重失实”。
俄美对话的阻力与现实进展
尽管面临干扰,德米特里耶夫重申俄美对话的韧性。他在7月14日的声明中指出:“俄美建设性对话比施压行为更有效,尽管多方竭力阻挠,对话仍将继续。”他进一步强调,平等对话、经济合作与相互尊重是维持全球安全的基石。
自2025年1月以来,俄美元首已进行六次通话,重点商讨乌克兰冲突、能源合作及太空探索等议题。然而,双方在乌克兰问题上分歧显著——特朗普要求“立即停火”,而普京坚持“解决冲突根源”为前提。
德米特里耶夫作为普京特使,主导与美方的稀土项目合作谈判。俄方透露,多家企业已表达成立合资开发公司的意向,旨在推动西伯利亚稀土资源开发,减少全球供应链对中国依赖。
地缘政治博弈下的媒体角色
分析指出,此次假新闻风波折射出俄美关系正常化进程中的深层矛盾。
特朗普虽公开主张改善对俄关系,但美国国会部分议员持续推动对俄制裁。例如共和党参议员格雷厄姆近期提出法案,威胁对与俄进行能源贸易的国家(如中国、印度)加征500%关税。
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专家科尔图诺夫指出,美俄双方均期待领导人峰会取得实质成果,但“乌克兰问题”成为核心障碍——特朗普视其为交易筹码,而普京则主张多维合作。
对话前景与挑战
尽管虚假信息频发,俄美务实合作仍存空间。德米特里耶夫多次透露,西方企业已悄然重返俄罗斯市场,且俄美太空合作(如国际空间站)亦在推进中。
然而,若媒体不实报道与政治施压持续,恐将进一步侵蚀两国本就脆弱的互信基础。
据了解,德米特里耶夫除执掌RDIF外,他于2025年2月被普京任命为总统特别代表,负责协调与西方国家投资合作。
目前,俄美双方在乌克兰、能源、稀土等领域合作与博弈并存,特朗普政府尚未解除对俄制裁,但高层对话频率显著增加。
责任编辑: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