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是长江、珠江两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黔中经济区重要组成和贵州生态旅游龙头地区。安顺市看重林业生态治理以“土”富民的产业基础,市委、市政府明确将金刺梨产业列为安顺市三大农林特色产业的第二位,要求林业部门扛起金刺梨产业振兴重责,以此推进石漠化治理,改善生态环境,增加林农收入。要求市县两级林业部门好中向优,焕新念好“山字经”,种好金刺梨这株“摇钱树”,打好产品开发“特色牌”,将其打造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林业大产业。在长期的石漠化生态治理中,以荒山造林、退耕还林等形式立体治理,建成了一大批“金刺梨”产业基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安顺林业“土特产”。
全市围绕“做大总量、提升规模、做强品牌”的主攻方向,市场化推进金刺梨产业发展的路径明确。安顺市林业局党组以“林长制”为抓手,将国家和省市党委政府经济建设要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金刺梨产业振兴的布局和未来,与林业生态修复和林业产业振兴交会对接,立足“土”做大产业经济总量,因地制宜奏响产业振兴“协奏曲”;突出“特”提升种植规模,扩量提质落好基地高质量建设“关键棋”;聚焦“产”做优产品品质,做强公共品牌,释放效能绘就产业经济“富民图”,为安顺人民过上更好的幸福日子贡献林业力量。省领导深入安顺市普定、关岭、经济开发区等县区调研,赞誉金刺梨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又好又快地发展,既提升了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又使美丽乡村与优美自然山水相得益彰。
金刺梨早期发展的比较效益一般,因为过去种植突出的是生态治理,有点产业效益即可,源头管理偏弱导致发展不稳定,乡土技术人才培育跟不上,产销体系不完善,品牌影响力不强,一些林农因管理不善,果品价格不稳而弃管。在新一轮发展中,市林业局依托市林科所技术力量,长期专注金刺梨专业的科研和技术推广,形成了金刺梨良种培育、果品贮藏、产品品质等一系列科研课题。全所干部职工深入各个县区的苗圃指导种苗培育,检查种苗质量,确保不让一棵劣质苗上山。同时协同县区林业科技人员组织林农培训,开展科学施肥、高效栽培和科普推广,惠及林农万余人。近几年来,安顺林业不断优化金刺梨老品种,培育栽种新品种,扎实做好每一块金刺梨的基地建设,为产业高效发展打牢基础。
突出“特”提升规模 扩量提质落好基地建设“关键棋”
“育好”一颗金果,“壮大”一项产业。安顺市以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 市场化思路,充分发挥金刺梨特有优势,大力提高产销融合能力和水平,突出“特”提升种植规模,扩量提质落好基地建设“关键棋”,全面构建支撑体系,把种植基地管理做好做优,积极谋划项目、争取项目资金,按照基地“稳面积、提质量”工作思路,指导各县区政府稳住现有种植面积,做好产业信息数据工作,建立刺梨种植面积、采收面积、规模化基地、平均亩产量、企业(合作社、大户)种植生产情况及相关管理责任人台账,加强金刺梨种植管理,避免现有金刺梨基地失管荒废造成面积产量缩减,认真排查整改存在问题的相关项目资金。全面摸排可扩大种植地块,重点在石漠化的坡耕地里或合规进行树种结构调整地块等进行,科技、林业等相关部门协调配合,不在扩面上违规。
早在2003年,安顺市林科所便培育出了富含SOD酶、叶酸、β胡萝卜素、维生素C、还原糖、多种矿物质和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的“金刺梨”,但当年的接受度较差,村支书陈大兴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08年带领村民培育种苗,试种23亩,三年后挂果亩产2000斤,价格高达每斤30元,是真正的“金果果”。村民看到效益,全村一年荒山荒地种植2300多亩,成为安顺种植最早、规模最大的金刺梨种植基地。
被誉为“金刺梨村”的西秀区双堡镇大坝村,山上山下都是大冠幅金刺梨,累计5300多亩,丰产林2500多亩,村民人均依靠金刺梨的纯收入超过2万元。历经16年的发展,大坝村延年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与群众利益联结机制现已经形成,固定发展模式是“村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235”分红机制规定:产业收入的20%归村集体经济,30%用于支付购买原料和人工费等开销,50%分给农户。对脱贫户则采用“136”分红机制,削减10%的村集体经济,补贴给贫困农户,即村集体经济占总收入10%,生产管理投入30%,60%分给农户。2024年,大坝村售卖鲜果800多吨,总产值500多万元,建成了数字化金刺梨大数据平台,实现了以农眼智能监测基站、虫感知、智能灌溉系统等农业智能终端生产管理全程可视化监管。村民富裕了,村集体经济盘活了,村民村貌改变了,村民住的是别墅,家家都有电商、农家乐、民宿等特色旅游经济收入。村支部被授予“全国优秀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村子相继荣获全国文明村镇、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国家级示范社等荣誉。
截至2024年底,安顺市累计种植保存优质金刺梨近7万亩,覆盖全市8个县区35个乡镇298个村,涉及种植公司6家,合作社5个,大户28户。全市金刺梨产量1.4万吨以上,种植户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
聚焦“产”做强品牌 释放效能绘就产业经济“富民图”
强化石漠化生态治理建设,深度发展金刺梨产业经济,既要立足当下,更要布局长远。安顺市聚焦“产” 释放效能,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从“扣”式发力到“链”式发展,打造“金刺梨原料种植—产品加工—市场销售—大数据管理”产业链条,促进配套产业发展,推动产业链延伸增效,绘就出一幅产业振兴的“富民图”。安顺林业在新一轮发展中注重帮扶企业在深加工中做强品牌,全市现已发展众鑫民享、春归保健、云上刺梨花、天赐贵宝、贵州得宝等规模加工企业10家,其中省级林业龙头企业4家,开发有金刺梨休闲食品、酒水饮料、健康品、美妆品等金刺梨产品40多种,培育了“魔梨”“黔之梨”“黔力宝”“金蔷薇”“7日C”“索岭尝寿果”等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品牌,产品远销河南、山西、山东、河北、陕西、甘肃、新疆、云南、四川、广东等20多个省区市,并相继走进新西兰、俄罗斯、巴西、泰国等国际市场,经营销售稳中有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