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人社局联合鄂托克旗住建局举办保障农牧民工工资支付专题培训会。此次培训以“开工第一课”为主题,旨在通过系统化的培训,提升工程建设领域各方主体在农牧民工工资支付方面的规范化管理水平,为农牧民工权益筑起坚实的“防护墙”。
全旗工程建设领域的建设单位、施工总承包单位、分包单位项目负责人及专职劳资员,以及园区和行业主管部门“双驻双查”工作人员等100余人参加本次培训。培训围绕“源头预防、制度先行、规范管理”的主线,深入解读了《保障农牧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的核心要求,通过政策解读、案例分析、实务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为参训人员详细解读相关政策规定。
培训内容涵盖了建设单位资金保障机制、施工总承包单位工资支付责任、分包单位用工管理义务等关键环节。特别强调了“一金三制一公示”制度的落实标准,即农牧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实名制管理制度、分账管理制度、银行代发工资制度和维权信息公示制度,这些制度的严格执行将为农牧民工工资支付提供有力保障。
在深化源头治理方面,培训会对参建各方主体的职责进行了再明确再压实。建设单位需严格执行“资金安排前置”原则,确保政府投资项目和国企项目资金到位;施工总承包单位则需完善“双账户”管理机制,开立农牧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并存储工资保证金。同时,培训会还提出了人工费拨付周期不得超过1个月、工程争议不得影响工资拨付的“双不得”原则,进一步压实了责任。
此外,培训会还创新管理模式,提升了数字化监管效能。针对实名制管理难点,提出了“数据穿透式监管”新要求,确保实名制管理系统实现“七个一致”。同时,现场演示了内蒙古自治区建筑业从业人员实名制管理服务信息系统的操作流程,指导企业规范填报核心数据。
下一步,鄂托克旗人社局将健全完善“培训+督查+整改”的闭环工作机制。通过驻点指导、线上监测、双驻双查等方式,重点核查关键环节,确保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各项制度得到有效落实,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此次培训会的举办,将进一步提升鄂托克旗工程建设领域农牧民工权益保障的制度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也为全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用工环境。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