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利用好大运河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的丰富水资源与生态基础:努力绘就乡村全面振兴新图景

民生周刊2024-09-14

一条运河纵贯七区,碧波三百六十里,为天津百姓提供了灌溉之利、舟楫之便,南丝北皮、南稻北麦因运河加速交往交流交融。

在这片被大运河拥抱的热土上,生态与农业交融共生,铺陈出动人的绿色发展画卷。从西青区名扬海内的沙窝萝卜,到精准高效的小站稻MAP模式农业,再到武清区的“小兔拔拔”萝卜、静海区的冬菜特色产业,大运河为天津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与生态基础。‌‌

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时强调:“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握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希望天津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努力提高粮食自给能力,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多作贡献。”

天津有平原广袤、四季分明、山水林田湖草资源齐备的自然条件,还有雄厚的城市化、产业化基础,以及京津都市圈巨大的优质市场,在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上具有良好条件和独特优势。通过近些年不懈努力,天津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走在了全国前列。

2021年12月,《大运河(天津段)沿岸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发布。天津在全面保护好大运河沿岸生态环境基础上,按照国家大运河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着力将沿岸乡村建设成为引领现代都市农业发展产业先行区和乡村生态经济振兴动能创新区。

运河两岸,风景宜人,乡村和美,瓜果飘香,绘就乡村全面振兴新图景。天津将如何利用现代都市的科技、人才以及山水林田湖草齐备的自然条件,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怎样让百姓吃上更优质的农产品,让农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攻坚“农业芯片”,持续推进种业振兴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结果显示,天津拥有耕地494.34万亩。作为人口千万级的超大城市,天津如何在有限的耕地面积上获得更多、更优质的农产品?天津找到了科技创新这把“金钥匙”,特别是种业科技创新,为推进天津现代都市型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天津小站稻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是天津种业振兴的重头戏。小站稻兴起于1000多年前,南运河水和漳河水带来的有机肥注入盐碱地中,以甜刷咸,化碱成腴,加上近200天的无霜期,孕育出“白里透青、油光发亮、黏香适口、回味甘醇”的小站稻。

天津市农科院农作物研究所所长王胜军告诉记者:“从1875年淮军将领周盛传小站练兵、屯田种稻算起,天津小站稻的种植历史有近150年。”1999年,“小站稻”成为全国第一个粮食作物地域性证明商标。

“总书记的关心催人奋进。天津正式提出小站稻振兴计划,小站稻迎来了新发展。”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仇继东说。

2018年,天津开始实施“小站稻振兴计划”,以振兴小站稻带动天津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10月,占地约2020平方米、保存能力40万份的天津市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建成投入运行。今年新入库资源1万份,入库总资源达到7.5万份,存库种类计28个科、79个属、114种。

大运河畔的天津农科院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基地试验田,蓝天下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绿色,沿着小站稻试验田向前,一路上是不同育种阶段的水稻材料。右边的低着头,饱满的稻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左边的则高傲地昂着青绿的头,朝向天空。

“在占地面积3000亩、试验田2600亩的试验基地中,农科院的科学家们,年复一年在这里播种、耕耘、选育,然后观察、研究和收获。”王胜军说,“我们也和农民一样春种秋收,但是工作周期更漫长。从种下最初两株用来杂交的亲本材料,到收获可以向农民推广的种子,一般需要8到10年时间。”

“这是我们最新育成的适合生产GABA米的小站稻新品种。”王胜军兴奋地指着脚下的稻田,“GABA米属于小站稻功能性产品,满足市场的多元化需求。通过选育出GABA米专用品种和创新配套栽培技术,将GABA米中γ-氨基丁酸的含量提升20%以上。”

目前,天津小站稻育种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培育出多个高产、优质、抗逆、特用品种,包括“津原89”等高产优质品种50余个,水稻旱种、水稻旱育稀植等技术均走在全国前列。例如,“津原89”经陈温福院士现场测产,亩产882.9公斤,创北方常规粳稻高产纪录;“天隆619”等多个小站稻品种荣获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

米袋子、菜篮子都要拎得稳。

5月,一篇有关花椰菜演化历程与花球形成的分子机制论文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遗传学》上,标志着我国花椰菜基因组学研究进入国际领先行列。

这项研究是天津市农科院蔬菜所花椰菜育种团队与生物所农业基因组学团队联合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林涛教授团队共同完成。

“研究破解了我国花椰菜品种‘卡脖子’难题,成果将让国产花椰菜更好吃、营养更高、更耐储藏、产量更高。”天津市农科院科润蔬菜所副所长李素文说。

“十三五”期间,天津累计选育出66个优质粮品种和蔬菜良种,水稻播种京津冀和辽鲁苏等地。例如,“金粳818”成为黄淮稻区推广面积最大的非转基因抗除草剂水稻品种,连续3年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主导品种。

“津强”强筋春小麦种到了内蒙古等地,黄瓜、花椰菜、大白菜等良种播种全国多地,让“中国饭碗”装上更多“天津粮”。

丰富百姓“菜篮子”,农产品品质不断提升

“天津地处海河流域,农业生产条件优良,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品质一流、口感上佳,有很多叫得响的好产品。”天津市农业农村委总农艺师、二级巡视员张建树告诉记者。

张建树口中叫得响的好产品,就包括沙窝萝卜。

“沙窝萝卜赛鸭梨”,作为天津的特色农产品,沙窝萝卜由原产地得名。地处南运河回弯处的西青区辛口镇小沙窝村,历经多次黄河泛滥,大量泥沙及有机物在此沉积,形成了上沙下黏的土壤。为保障有充足的灌溉,小沙窝人沿着南运河岸挖了140多口“洋井”,用运河水进行灌溉,才种出了清爽脆甜的萝卜。

“郭芝振家的萝卜是村里的翘楚,目前种了150亩沙窝萝卜,年产量75万公斤,年销售额可达300万元。”西青区辛口镇大沙沃村党总支书记刘强介绍。

说起种植沙窝萝卜,郭芝振打开了话匣子:“我们祖辈种沙窝萝卜是露地种植,立秋过几天就要开始播种。”在刚下过雨的萝卜地里,他指着刚冒出的小苗对记者说:“这块地是8月17日种的,采用最新的种植方式。”

“现在用的都是‘秋延后’栽培法,等萝卜成熟以后在大棚里过冬,再利用昼夜温差完成糖分的转换,可以现吃现拔。”站在一旁的西青区农业农村委种植科科长韩帅说,“我们联合市农科院加强优质杂交品种籽种精准投放,保障市场认可度高的籽种。老郭用的就是市农科院培育的籽种‘七星’。”

截至目前,西青区今年沙窝萝卜籽种订购工作已经完成,核心种植面积约6000亩,预计年产量稳定在6000万斤。

走进离运河直线距离1000米的武清区南蔡村镇天民田园合作社种植基地,“村里灌溉的水源全来自运河支流。”南蔡村镇粜粮务村党支部书记刘天民介绍,“天民田园与天津农学院、天津市农科院等科研院校合作,发展高效果蔬种植,实行标准化种植、品牌化销售,每亩土地产出率比原来提高了5到6倍。”

在大良镇田水铺村“小兔拔拔”生产基地,村党支部书记张书义发出同样感叹:“我们种的是市农科院选育的‘七星’萝卜良种,口感脆甜,市场供不应求,每亩纯收入达4万元。”

2023年武清区农业总产值实现87.2亿元,占全市农业总产值269.4亿元的32.37%;居民人均收入31499元,同比增长6.6%。

在科技助力下,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品质得到提升,继而打出品牌闯出市场。

小沙窝村种植萝卜已有600余年历史,沙窝萝卜独特的口感深受百姓喜爱,已成为天津市“津农精品”区域公用品牌。为打好这块招牌,天津市农业农村委编制《沙窝萝卜品牌保护管理办法》,构建完备的沙窝萝卜授权管理体系,同时对已授权使用沙窝萝卜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商标的58家授权商户进行信息采集,并依托龙头企业在核心示范种植基地开展溯源,鼓励授权户自主进行品牌溯源。

“萝卜村”田水铺村也引进了一批口感型新品种,注册“小兔拔拔”商标,规模化种植园区达2000亩,建立条形码可追溯机制,从选种、育苗到收获进行全面跟踪管理。

天津蔬菜里的科技含量不断增加,绿色发展、设施高效,让“菜篮子”更丰富更亮眼。2023年,天津市蔬菜播种面积82.5万亩,总产量253.75万吨。

改善生态环境,让人们记得住乡愁

6月底,西青区辛口镇第六埠村的300亩水稻开始插秧作业。插秧机来回穿梭,田间地头迅速披上嫩绿“新装”。8月,千亩稻田随风摇曳,候鸟翱翔嬉戏其间,满塘荷花暗香幽幽。“今年村里全面启用机械化插秧,提升水稻整体质量,确保稳产高产。”第六埠村党委书记郝庆水介绍。

得益于天津对海河流域的生态补水,2012年,第六埠村一块干涸近30年的河滩地恢复了蓄水功能。2017年,村集体将这片当时收成不佳的地从村民手中流转过来,试种了200亩水稻。2018年种植面积扩大到1000亩。此外,村“两委”班子在稻田种植的基础上,规划打造了稻田景区,依托三河汇景、良田镶嵌的农旅资源,打造村内河流故道、千亩稻田等原生态自然景观。

碧水绕村招徕更多游人,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大批水鸟,“生态六埠”的名声更响亮了,2023年成功创建“天津市乡村振兴示范村”。2023年,村集体收入700余万元,实现了生态为民、生态利民、生态惠民。

在与第六埠村隔独流减河相望的静海区,占地2900平方米的陈官屯运河文化博物馆以运河为主线,再现了陈官屯镇2000多年的历史和运河文化内涵。

“陈官屯镇被大运河纵穿而过,全镇23个村位于运河沿线。大运河世代滋养着两岸百姓,面对这样的恩典,我们能做什么。大家思考了很久,最后决定办一个大展。”陈官屯镇党委书记李胜利说,把陈官屯段运河文化的底蕴挖掘出来,让人们更进一步了解大运河的历史,让后世子孙不要忘记“运河精神”。

“沿线村庄也是大运河最好的记忆。这些年,各村还编修了村志家谱。”陈官屯镇吕官屯村党支部书记朱杰指着玻璃橱柜里的20多本村志说,“编修村志能把各村的前世今生留下来,不仅有助于当下的乡村治理,还能让后辈了解自己的根。”

运河是水脉,是文化,也是舌尖上的记忆。

运河水润泽了陈官屯的土地,也让这里获得了“蔬菜之乡”的美誉。作为市级非遗项目陈官屯冬菜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陈官屯镇纪家庄村村民纪执来坚持几代人流传下来的传统冬菜制作技艺,全部采用人工切菜、晾晒、腌制和封坛,制作过程对技艺的要求近乎苛刻。经年流转的传统技艺封存了独特的“运河味道”,也让陈家屯冬菜“香”飘万里。

“我儿时很多快乐回忆都与冬菜相关,这也是整个纪家庄村,甚至整个陈官屯的回忆。”纪执来笑着说,“大运河对我来说不只是一条河,还是‘青麻叶核桃纹’大白菜、紫皮大蒜,更是老味冬菜炒鸡蛋时发出的阵阵香气。”

卓永興出席《家國情微型藝術展》開幕典禮

2024-09-20

女子發布起底及惡意中傷帖文 法庭指案情惡劣判囚30日

2024-09-20

應屆港姐冠軍倪樂琳獲贈電動車一部 暗示可能會拍劇

2024-09-20

陳茂波拜會財政部部長藍佛安 就香港和國際經濟金融情況等交流

2024-09-20

海關於機場檢獲約15公斤懷疑氯胺酮 一名旅客被捕

2024-09-20

正服刑男子以50萬行賄律政司檢控官尋求干擾審訊 判囚10個月

2024-09-20

特區政府與國家工信部簽署合作協議 李家超:支持香港發展新質生產力

2024-09-20

蔡若蓮在法國推廣香港作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的優勢

2024-09-20

「我和祖國有個約會」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暨穗港澳台•華僑華人書畫巡迴展 香港站正式開幕

2024-09-20

驻点笔记|台北喧嚣里的“隐”

2024-09-20

中国平安:郭晓涛和付欣任董事资格获批

2024-09-20

余宏辞任 “85后”蔡霆升任副总 平安人寿管理层新老交替进行时

2024-09-20

又有保险高管任职资格被否 临门一脚差在哪里?

2024-09-20

云南英茂汽车保险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曲靖营业部被罚11万:因编制虚假财务资料

2024-09-20

保费一再缩水 一年半亏18.71亿元 国华人寿“逆市”负增长

2024-09-20

董事长是餐饮大佬,金融街物业干餐饮却亏损3000万

2024-09-20

欧派中秋短片《明月如家》:胡歌为你讲述何为“圆满”

2024-09-20

“小围裙”美食溯源日记——《美味的选择题》

2024-09-20

聚焦新特点与新趋势,中国外文局发布《中外文化交流报告(2023)》

2024-09-20

2024北京文化论坛今日开幕,全国文化中心建设2023年度十件大事同步发布

2024-09-20

中国出版协会七届四次理事会议在京召开

2024-09-20

国家发展改革委回应当前经济运行热点问题

2024-09-20

南航C919首航!我国三大航空公司全部开启国产大飞机商业运营

2024-09-20

国内三大航空公司全部开启C919商业运营意味着什么?

2024-09-20

聚焦防汛抗洪|多部门部署防范应对台风“普拉桑”

2024-09-20

“高效办成一件事”解决群众烦心事

2024-09-20

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田华:繁花无尽

2024-09-20

4.9万亿!看推进建设海洋强国取得这些新成效

2024-09-20

台风“普拉桑”来袭 江苏发布暴雨蓝色预警

2024-09-20

1758万亩!我国耕地“三连增”从哪里来?

2024-09-20

第七届进博会国家展已有超7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认参展

2024-09-20

台风“普拉桑”在上海二次登陆

2024-09-20

监管部门揭秘“原始股”四大套路 提示消费者守护“钱袋子”安全

2024-09-20

人民日报社论:把人民政协制度坚持好 把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好——庆祝人民政协成立七十五周年

2024-09-20

守住“三条控制线”——国新办发布会聚焦自然资源管理与改革

2024-09-20

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努力开创人大工作新局面

2024-09-20